《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苯胺中毒.doc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苯胺中毒.doc

ID:55899733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3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苯胺中毒.doc_第1页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苯胺中毒.doc_第2页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苯胺中毒.doc_第3页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苯胺中毒.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苯胺中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苯胺中毒苯胺,C6H5NH2,分子量93.16,为油状液体,有特殊气味,水中溶解度3.4(20℃),能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遇明火、高热或氧化剂能引起燃烧。大鼠经口LD50为442mg/kg、LC50为774.2mg/m3(4小时)。易经完整皮肤吸收。液态苯胺经皮吸收速率比其蒸气约快1000倍,在体内氧化为对氨基酚,代谢中间体产物苯基羟胺是致溶血的主要物质。临床表现主要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严重者有肝、肾损害,尿中对氨基酚测定可作为生物接触指标之一。        实例1 1987年9月11日上午11时左右,上海嘉定区某市属制药厂退热冰车间工人朱某(男,35岁)在常规操作加入苯胺时,由于管道

2、陈旧,导致短到爆裂,苯胺沾染衣服和皮肤,经洗澡换衣后继续工作,下班后感到头晕、恶心,继而出现口唇、指甲紫绀等症状即送医院救治,诊断为急性苯胺中毒。        事故原因:设备陈旧,年久失修和缺乏必要的安全检查,未及时发现事故隐患,职工也缺乏安全卫生意识和教育,皮肤污染稍做清洗后认为已无大碍而继续工作,导致重复接触,由于管道爆裂后苯胺气体在车间内逸散又加重了呼吸道的吸收,因而中毒不可避免。        实例2 上海港务局某装卸区装卸王某于1984年11月3日上午在危险品仓库内装卸铁桶装的苯胺时,因仓库内地面曾流散过一桶有泄漏的苯胺,由此王某在一段时间作业后,即出现口唇、指端紫绀及面色苍白等症

3、状,经就近送区级医院职业病科救治,诊断为急性苯胺中毒。        危险品仓库内有泄漏的苯胺桶污染仓库内环境不作及时洗消处理;仓库内装卸危险化工品又不按规定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装卸工不是化工品的专业装卸工,上岗前未经必要的培训,对所接触的苯胺毒性不知晓,装卸时作一般性货物对待,没有任何自我保护意识。这些是造成这次中毒的主要原因。        实例3 1983年6片3日,上海港某装卸区安排5名临时工做夜班,在第七泊位装卸桶装苯胺。由于装卸时铁桶已有破损,未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晚上连续作业八小时,于第二天早晨6时30分下班后,5人中有4人即刘某(男、30岁)、金某(男,26岁)、蒯某(男

4、、20岁)、杨某(男、30岁)均出现乏力、面色苍白、气急、紫绀、恶心等症状,急送职业病防治专业机构医治,每人先后住院、病休7天才逐渐恢复健康。        苯胺一般通过呼吸道、皮肤侵入人体,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引起的以缺氧、溶血等为主的中毒症状。由于临时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呼吸道和皮肤缺乏有效的保护,违反有毒化学品的安全操作制度,对容器破损不作任何紧急洗消处理而继续作业,既扩大了污染面又延长了非正常接触的时间,用工单位对化工品装卸又无严密的巡检监理措施,导致了此起多人中每事故的发生。        实例4 上海市嘉定区某乡办化工厂生产“油溶黑”染料,主要原料为硝基苯、苯胺。1984年8月

5、17日下午1时,工人张某爬到煤堆上观察反映锅的情况,不料反应锅漏损,锅内的苯胺气体冲出,张顿觉眼前一黑,昏倒在地,急送医院救治,诊断为急性苯胺中毒。        生产设备简陋,跑、冒、滴、漏严重,操作观察反应锅无固定的安全清洁的岗位,厂方不执行培训制度,操作者不了解苯胺的毒性及其危害,也不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因此中毒必然难免。        实例5 上海某试剂厂五车间生产试剂钒,即用邻氯苯甲酸钾盐和苯胺,在铜粉催化下缩合而成N-苄基邻氨基苯甲酸,此项化学反应过程较为剧烈。1987年6月5日下午1时,第五生产组的一名操作工在反应结束后清理尾气时,只将进气阀关掉而未同步开启回气阀致气体外逸,

6、巧被第五生产组组长王某(男,38岁)发现,王某即戴活性碳口罩冲入车间将回气阀打开,终止了事故的发展,但由此而吸入了苯胺气体,继而出现头晕、口唇及指甲青紫、唇舌发麻等症状,急送市有关职业病防治专业机构救治,临床检验高铁血红蛋白为15%,诊断为急性苯胺中毒。        操作工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致气体外逸,抢险者择用个人防护用品不当,防护无效而致苯胺吸入中毒,此为该起事故造成中毒的主要原因。        实例6 上海市金山区某乡办染化厂主要生产靛蓝染料,用苯胺作原料。1994年4月16日上午8时15分,顾某和李某二名机修工进入一只缩合反应锅内对锅中的搅拌器进行焊接,共操作约5小时,至下午2时30

7、分检修结束,此时两人均感到头晕、乏力等不适,下午3时15分时,口唇、指端、耳垂等部位相继出现青紫,即送医院救治,结合职业史及有关症状诊断为急性职业性苯胺中毒。        车间二只缩合反应锅排空管因无阀门控制,致使一只正在正常生产的反应锅中的苯胺气体倒灌入正在检修的另一只反应锅内。忽视压力容器检修安全操作规程,检修工使用防护面具不当。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致使2名检修工在检修过程中吸入大量苯胺气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