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职业性中暑的应急处置.doc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职业性中暑的应急处置.doc

ID:55900638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13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职业性中暑的应急处置.doc_第1页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职业性中暑的应急处置.doc_第2页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职业性中暑的应急处置.doc_第3页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职业性中暑的应急处置.doc_第4页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职业性中暑的应急处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职业性中暑的应急处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职业性中暑的应急处置 完善本单位职业性中暑应急预案,并在高温高湿季节启动实施,掌握突发职业性中暑事件的应急处置原则,是企业做好职业性中暑预防工作的重要内容。  湿热炎夏的来临,伴随而来的是企业生产一线员工职业性中暑的易发与高发。完善本单位的职业性中暑应急预案,了解并掌握突发职业性中暑的应急处置原则,是夏季企业做好职业病预防、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的一项重要工作。  完善本单位职业性中暑应急预案  在夏季三伏来临之前,企业安技部门应当提前制订修订完善本单位的职业性中暑应急预案。  制订修订完善本单位职业性中暑应急预案的主要指导性文件有:《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因

2、素分类目录》《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以及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的GB/T4200-2008《高温作业分级》、GBZ/T229.3-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还有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的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002年6月1日起施行的GBZ41-2002《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  在制订修订完善本单位的职业性中暑应急预案时,企业安技部门不能仅仅靠照搬照抄上述文件标准,

3、而必须结合本单位的生产工艺特点、作业人员的劳动时间与劳动强度、各作业现场的高温高湿环境与通风情况等实际,来制订修订完善本单位的职业性中暑应急预案。  职业性中暑应急预案的实施  企业职业性中暑应急预案应主要包括: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预警,应急响应,保障措施等部分规定。  在高温中暑气象等级方面,应根据温度、湿度等气象因素,结合本地区气候背景资料、高温持续时间,以及各作业场所高温高湿环境的监测数据、劳动条件与高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情况等,划分为可能发生中暑、较易发生中暑、易发生中暑、极易发生中暑4个等级。  在高温中暑事件的监

4、测、报告、预测、预警,应急响应方面,参考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联合制定的《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将预警分为4级。一级预警(红色预警)提示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Ⅰ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极易发生中暑”,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二级预警(橙色预警)提示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Ⅱ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三级预警(黄色预警)提示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Ⅲ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较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四级预警(蓝色预警)提示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Ⅳ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可

5、能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企业在职业性中暑应急预案启动实施时,除了应依据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通过有关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联合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的同时,还应当考虑本单位各作业场所高温高湿环境监测,各作业场所高温作业分级,各作业场所高温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等具体情况,进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保障措施方面,安技部门应通过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积极协调企业分管人、财、物,以及生产与维修等职能部门,做好通风降温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高温中暑防控药品等物资的储备工作,为高温中暑的预防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不断完善监测预警和

6、评估系统,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防暑降温知识,增强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职业性中暑的现场处置  现场初步判断  人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的产热与散热两个过程总是维持着动态平衡,以使体温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职业性中暑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作业人员在作业现场高温、高湿与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散热机制发生障碍,机体内的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出现紊乱,而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的一系列损害的结果。当作业环境温度超过34℃时,作业人员就有可能发生中暑;有时虽然作业环境温度未超过34℃,但湿度高达60﹪时也极易发生中暑。中暑的发生又与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

7、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因素有关,也与个体健康状况有关。  卫生部发布的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的GBZ41-2002《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规定,根据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主要指工作时的气象条件)及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主要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  该标准还将职业性中暑的诊断及分级标准划分为轻症中暑与重症中暑。其中,轻症中暑包括中暑先兆(观察对象);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包括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3型。重症中暑发生时,一般都以单一类型出现,有时亦可几种类型同时并存。  中暑先兆(观察对象)的症状为:作业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