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学生》课后反思 (2).doc

《孔子和学生》课后反思 (2).doc

ID:55920736

大小:2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14

《孔子和学生》课后反思 (2).doc_第1页
《孔子和学生》课后反思 (2).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孔子和学生》课后反思 (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孔子和学生》教学反思今天教学《孔子和学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问了一个问题:“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在我看来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个问题,因为课文中就有现成的答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但学生回答却五花八门。惊讶之余总结了一下有几个原因:1、学生对课文信息的提炼能力不高。一直以来,我很少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主要内容的处置上实行“模糊了解”。导致学生总结能力偏差。2、学生还不能很好的联系文原本解决问题。思想上信马由缰,节外生枝现象突出,“以文本为本”的意识不强。3、学生对课文虽然进行了预习

2、,但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意思并没有弄懂,不知道怎样来回答这个问题也就缺乏为怪了。为了弥补这种现状,我决定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加强学生总结、提炼主要内容的训练。要使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有所提高。教育学生围绕文本学习,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教学中我补充了大量的课外知识,从孔子之前的“学在官府”“官在官府”的现状,到私塾的建立,到今天的学校。从古至今,由私塾到学校。学生总算明白了孔子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影响。看着学生恍然大悟的表情,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如何在“课之外”下功夫?如何提升“课自身”?仍值得深思。从新课标理念来看我“讲”的内容大多

3、——压抑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我同时又感觉正是因为自身较详细的介绍和论述,使学生对孔子的认识得以加深,对文本的体会加以升华。我想在学生不知道的情况下,教师是否能把自身阅读的感受说给学生听?在学生没有可能谈出自身的感受的情况下,老师的有感可说,是否对小朋友更有教育、启发意义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