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扫盲:谈谈怎样选购三脚架云台.doc

器材扫盲:谈谈怎样选购三脚架云台.doc

ID:55927020

大小:1.82 MB

页数:31页

时间:2020-06-15

器材扫盲:谈谈怎样选购三脚架云台.doc_第1页
器材扫盲:谈谈怎样选购三脚架云台.doc_第2页
器材扫盲:谈谈怎样选购三脚架云台.doc_第3页
器材扫盲:谈谈怎样选购三脚架云台.doc_第4页
器材扫盲:谈谈怎样选购三脚架云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器材扫盲:谈谈怎样选购三脚架云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器材扫盲:《谈谈怎样选购三脚架、云台》主流市场来说,捷信绝对是最好的三脚架品牌!——但是,谈三脚架,必称捷信,这是一个很不好的误区!一支捷信三脚架,至少是2000多以上,再加上般配的云台,总投入至少是5000起。试问整个无忌,到底有多大比例的橡友在用捷信和2000以上的云台呢?——俺没有统计过,但是俺敢说,绝对不超过5%。  是不是所有的影友都在用尼康D3、佳能1DSIII?是不是大家手中全是金圈、红圈镜头?既然相机和镜头也就大几千块、1万出头。何苦去追求动辄5千以上的高档三脚架和云台呢?既然三脚架非捷信而不能用,那么先把你们手中的非顶级机身和镜头全部扔掉吧!  对

2、于绝大多数影友来说,选购一支合适、够用的三脚架和云台,比不切实际的去YY顶级,更实际可行!  三角架,你可能买到第三个才知道前两个的钱完全是应该省下的。——其实这句话,对于相机、镜头、摄影包等等所有的摄影器材,都完全适用!但是馒头还得一个一个的吃,直接吃第三个,是不现实的!  很欣喜,俺写的选购三脚架和选购云台的文章,已经被广泛转载了。但是,这两篇文章一直都没有写完,甚至可以说只是写了一个开头。参考了其他几个长篇的相关文章,俺觉得还是应该写得再入门一些,再循序渐进一些,所以俺有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准备重写。目前写得是第一部分,面向菜鸟的扫盲版:  说明一:本文不探讨

3、三脚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的中心思想是探讨如何选购三脚架;而且本文着重于摄影发烧友对于三脚架的选择,家用DV和DC适用的三脚架不在本文讨论;本文只探讨三脚架——云台和独脚架的问题俺会在另外一篇文字里讨论。  说明二:本文的目的是给初次选择三脚架的影友一个概念性的参考,并非市场纵览和分析,所以文中和回复尽量不涉及具体品牌及具体型号,更不会去比较不同品牌同类产品的优劣,望理解和配合!  本文不探讨三脚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的中心思想是探讨如何选购三脚架;而且本文着重于摄影发烧友对于三脚架的选择,家用DV和DC适用的三脚架不在本文讨论;本文只探讨三脚架——云台和独脚架

4、的问题俺会在另外一篇文字里讨论。  简单来讲,选购三脚架要注意五个方面的因素:价格、稳定性、高度、便携性和功能。把这5个因素搞清楚了,三脚架的选择基本就有了方向。  首先是价格,把预算先框一下,明确自己准备花多少钱,备选的品牌和型号基本就缩小范围了,然后买你能买得起的最好的那一款。对于发烧友而言,一般的预算范围是:¥500以下;¥500-¥800;¥800-¥1300;¥1300-¥2000;¥2000-¥3000;¥3000-¥4000;¥4000以上。框定了价格区间,基本上品牌和材质就差不离了。一般来说,¥800以下不要考虑进口品牌;¥1000以下别考虑碳纤维的

5、;¥3000以下别考虑捷信的;¥4000以上直接奔捷信去吧。还有一点建议是,三脚架+云台的投入应该占到你的相机+镜头总投入的10%-15%,即1万元的相机+镜头,至少应该花¥1000来买三脚架和云台;5万元的高档装备,至少应该花¥5000在支撑系统上。  第二个因素是稳定性。稳定性其实第一位的,如果不是为了稳定,何苦花钱费力去整个三脚架啊!一般来说,各个品牌的三脚架都分为大中小几个号儿。以捷信为例,从小到大分为0#、1#、2#、3#、4#和5#,大小号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脚架三条腿的管径的不同,和整体高度的不同,正常情况下,号儿越大,管径就越大,高度也越高,稳定性也越

6、强。根据捷信的官方推荐意见,结合网友的实际使用体会,0#三脚架适合于较轻便的单反(如D40X套机)、旁轴相机等;1#三脚架适用于普通单反相机,200mm以下,总重不大于2KG的情况;2#三脚架适用于135专业单反相机,300mm以下;轻型120相机;总重不大于3.5KG;3#三脚架适用专业单反相机,300/2.8镜头;或者较重型的120相机;双轨4×5相机;总重5KG以下;;4#三脚架适用于400/2.8、500/4大炮;8×10相机;总重7KG以下;5#三脚架适用于600/4大炮;重型技术相机以及超大画幅相机;总重10KG以下。然而其它品牌并非全是按照捷信这样来排

7、号儿的怎么办呢?那就看三脚架的最大管径:0#=22mm;1#=25mm;2#=28mm;3#=32mm;4#=36mm;5#=39mm;  另外还要注意的几个参数是:1、节数:一般的三脚架分为3节和4节;少数针对户外旅游特别强调便携性的型号会整出5节来;一般的观念是,节数越多,稳定性越差;2、最细管径:因为各品牌三脚架的管径级差是不一样的,所以即使最大管径一样,节数也一样,可能最细管径也有不同;末节越细,稳定性越差;3、脚管壁厚:一般的壁厚是1.5mm、1.2mm、1.0mm。同样材质情况下,管壁越厚,稳定性越强;4、锁扣形式的区别:现在一般分为套管和扳扣的锁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