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提问设置的有效性.doc

浅谈课堂提问设置的有效性.doc

ID:55929297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5

浅谈课堂提问设置的有效性.doc_第1页
浅谈课堂提问设置的有效性.doc_第2页
浅谈课堂提问设置的有效性.doc_第3页
浅谈课堂提问设置的有效性.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课堂提问设置的有效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有人说,“学问学问,一学二问,只学不问,越学越笨。”对教师而言,“善教者则为善问者”,“知道了如何提问就等于知道了如何教学”。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所学的知识,因此,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则显得至关重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课堂

2、上设置问题应遵循一下几点:一、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点设置问题,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十岁左右的孩子,兴趣更是他们学习的动力。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问,尽量发掘他们的兴趣点,激发他们探究的乐趣。如:教三年级语文下册《水上飞机》一文时,课堂开始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飞机在天上飞行,轮船在海上航行,课文中的飞机却能在水里飞行,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就能兴趣盎然地进入课文学习。又如:教《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时,教师可这样设置问题:五角星在哪里可以见到?苹果里有五角星吗?

3、学生回答:当然没有,那么,课文为什么要说苹果里有五角星呢?学生在对他们感兴趣的地方也会提问,如:学生在学《石榴》一文时,就会有学生提问:石榴花又不是人,课文为什么要写石榴花开得“热闹”呢?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采用的拟人的写作手法就有了深刻的感悟。二、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要站在成人的高度上,要从学生实际(学生的年龄、心理、兴趣爱好、学生认知等方面)出发,面

4、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问题,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探究,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设计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交流合作,基本上可以把问题解决。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既把问题解决了,也更能激发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差的学生,还能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三、问题设置的数量要适中,要具有科学性教师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严选,从教学的需要出发进行科学的设计,要避免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少,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的知识难以理解、消化

5、,从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后者尤为突出,多而滥的提问,使学生总处于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境地,并不能认真地思考,提问的实际意义被抹杀。四、设计的问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不成熟不全面,但思维活跃,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考虑到给学生以足够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发散思维活跃思维,以便学生客观全面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桂花雨》一文第五自然段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外地的桂花再香,是否仅仅说的是桂花的香味?”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是否仅仅说的是家乡的金桂?其中还有什么含义?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在小组议论

6、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领悟到母亲说金桂香,实际上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从而体会到母亲的真情。又如在教学《沙漠中的绿洲》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让你作为治理阿联酋的主管者,你会怎样做呢?真可谓一石击起天层浪,学生在思考、探究、合作交流中,思维相互交锋、碰撞,回答出的答案令人惊叹,收获很大。五、问题的设计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取之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

7、理的科学精神。在教学中我们提出问题不仅要学生解决,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天鹅的故事》一文中,我这样设计教学的: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边读边想,再讨论讨论,猜一猜,今天老师要给大家提那些问题?讨论时注意老师会在哪里提问题?如果老师在这里提问题,又该怎样回答?这样一来,学生在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同时,通过探究、合作交流又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形成。总之,在“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必须根据新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在准确把握二者的基

8、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