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 教学反思.doc

归园田居 教学反思.doc

ID:55930400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6

归园田居 教学反思.doc_第1页
归园田居 教学反思.doc_第2页
归园田居 教学反思.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归园田居 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初登讲台的年轻教师,深受“新课改”的影响,我也在积极努力地践行新课改理念。新课改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并在课堂上起到主导性作用,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巧妙掌控课堂流程,促成教学生成,提高课堂效率。《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的名篇,对了解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来说是很重要的篇目。而高一学生对陶渊明是比较熟悉的,他们在初中学过很多陶渊明的作品,

2、如《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饮酒(其五)》等等,所以理解诗歌主旨,把握诗人感情对于学生来说还是较容易的,于是我想把这首诗歌作为田园诗歌鉴赏的一个范例来讲,让学生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从“炼字”的角度,通过分析意象特点及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感受诗歌中田园风光美的意境,体会诗人借写景句抒发的情感。并且把“启发学生借陶渊明的生平经历思考人生的舍与得”作为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课堂教学思路较清晰,重点比较突出,流程也很顺畅。但作为一节年轻教师的公开课,由于经验不足,心理素质欠佳等原因,某

3、些课堂上的不恰当处理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须做深刻反思,现具体归纳如下:  反思一:关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这节课的预设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意象(艺术手法)——意境——感情”鉴赏诗歌的方法,重点分析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二是从陶渊明的人生经历中感悟人生的“舍”与“得”。第一个目标是最主要的,课堂上也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让学生讨论交流,从小组代表发言来看,学生掌握的情况还是不错的,但是由于在第一个目标上花了太多时间导致第二个目标完成地有些仓促。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重点诗

4、句,而不是句句分析,做到合理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这样才能留下足够的时间来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  反思二:关于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归园田居》上课时间为一课时,主要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探究能力,在上课的过程中,基本能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思路进行讲授,但课堂的重点在鉴赏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鉴赏诗句和描绘整体画面对学生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如学生无法准确分析出诗句中的艺术手法,描绘画面可能顺序不当、想象不足或流于翻译诗句,不一定能鉴赏出田园风光的美,而教师由于经验不足,不能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合理的评价,

5、尤其是针对一个学生对主旨的偏激理解没能够及时引导,而是置之不理,导致没有很好地促成教学生成。但是课堂上学生的出色表现还是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学生能够自主预习,在课堂上小组合作交流,主动发言,并且在课后积极思考,认真完成作业。教学方式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课程目标是多元的,教学方式也不应该是单一的。不管在教学中采用哪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全面实现课程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并且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久而久之,

6、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不再是教师展现自我的舞台,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一切为了学生。我对《归园田居(其一)》一课的教学设计主旨还是正确的,只是由于教师个人专业素养还不够,经验不足等原因无法达到新课标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导致课堂实践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今后我一定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课堂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争取早日成为一民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为创建符合新课标的高效语文课堂贡献自己的绵薄

7、之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