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教师稿.doc

在山的那边教师稿.doc

ID:55930742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6

在山的那边教师稿.doc_第1页
在山的那边教师稿.doc_第2页
在山的那边教师稿.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在山的那边教师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学年初一语文(上)·现代文19、在山的那边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诗歌的常识,了解诗歌的特点。2、领悟诗中“山”与“海”的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思想感情,学会初步欣赏诗歌。学习重点:1、初步了解诗歌的常识,了解诗歌的特点。2、领悟诗中“山”与“海”的含义。学习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思想感情,学会初步欣赏诗歌。学法指导:本文是一篇抒情诗,学习本文首先要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读文章时要求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从什么事件上领悟了一个什么道理。学习诗歌的重点是要赏析诗歌的语言和深层含义,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一)诗歌常识1、什么

2、是现代诗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现代诗主要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2、鉴赏方法抓诗眼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诗歌意境的关键词句,是能使诗歌生辉的聚光点。诗眼的锤炼和设置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诗评家无不从这点出发赏析诗歌。析意象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客观物象撞击的产物,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

3、、提炼,重新组合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艺术形象。诗歌中,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思考和感受,还要用意象进行表达。明虚实社会生活无限广阔,诗人不可能把它们全部写到诗作中去。因此,诗人往往用“实”表现“虚”,或用“虚”表现“实”。虚实相生,相互映衬,是诗歌创作的一条艺术规律。诗中的“虚”就是思想感情,诗中的“实”就是景物形象。诗歌如果只写“虚”,会显得抽象空洞,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则会显得死寂而缺乏生气。推敲手法诗人抒情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为直抒胸臆,即在作品中直接显现个人的心绪;另一种是诗人往往略去政治背景,以渲染景物和烘托气氛的方法,如借助比兴、化用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达意。知

4、人论世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句话是说,欲解其诗,必知其人,必论作者所处的时代。(二)诗歌阅读指导学习诗歌,重在诵读和品味。朗读诗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读好诗歌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读准词句(2)读出节奏停顿(3)读懂内容(4)读出情感品读诗歌,要抓住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从用词、修辞、写法等角度,领悟诗的内容和情感,品出意蕴,品出哲理,提高诗歌欣赏的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隐秘(yǐn)铁青(tiě)诱惑(yòu)喧腾(xuān)枯干(kū)一瞬间(shùn)2、理解词语含义。隐秘:隐蔽,不外露。一瞬间:一眨

5、眼之间。喧腾:喧闹沸腾。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其作品的知识,写在下面。王家新,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人。出版的诗集有《纪念》、《游动悬崖》等。本篇诗歌选自《长江文艺》。二、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听朗诵、指导朗读、范读、生齐读,体会诗歌意象)1、诗歌第一、二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一节写了“我”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第二节写了“我”长大后的奋斗和领悟。2、诗歌描写的对象有哪两个,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1)诗歌描写的对象是山和海;(2)山是指艰难险阻,海是指理想境界。三、精析研讨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作用:“铁青着脸”其实

6、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受,此处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大山在孩子眼里的威严,好像山也铁青着脸责备我痴心妄想。2、“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一句中“枯干的心灵”是什么意思呢?“枯干的心灵”,比喻失去理想的心、疲惫失望的心。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3、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这三个数量词用得特别好,好在哪里呢?强调失望次数多。说明遇到的困难非常多。强调“我”的努力,不灰心。4、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悟?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

7、,只要百折不挠的坚持奋斗,理想终将会实现。(言之成理即可)四、课外拓展五、教学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