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高温作业的基本类型与危害.doc

常见高温作业的基本类型与危害.doc

ID:55937346

大小:17.6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16

常见高温作业的基本类型与危害.doc_第1页
常见高温作业的基本类型与危害.doc_第2页
常见高温作业的基本类型与危害.doc_第3页
常见高温作业的基本类型与危害.doc_第4页
常见高温作业的基本类型与危害.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见高温作业的基本类型与危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常见高温作业的基本类型与危害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高温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高温强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三个基本类型。  (一)高温作业的基本类型  1.高温强辐射作业  高温强辐射作业场所具有各种不同的热源,如:冶炼炉、加热炉、窑炉、锅炉、被加热的物体(铁水、钢水、钢锭)等,能通过传导、对流、辐射散热,使周围物体和空气温度升高;周围物体被加热后,又可成为二次热辐射源,且由于热辐射面扩大,使气温更高。在这类作业环境中,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热,即对流

2、热(被加热了的空气)和辐射热(热源及二次热源)。对流热只作用于人的体表,但通过血液循环使全身加热。辐射热除作用于人的体表外,还作用于深部组织,因而加热作用更快更强。这类作  业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多较低,形成千热环境。人在此环境下劳动时会大量出汗,如通风不良,则汗液难以蒸发,就可能因蒸发散热困难而发生蓄热和过热。  2.高温高湿作业  高温高湿作业特点是气温、湿度均高,而辐射强度不大。高湿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工艺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人在此环境下劳动,即使气温不

3、高,但由于蒸发散热困难,虽大量出汗也不能发挥有效的散热作用,易导致体内热蓄积或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从而发生中暑。  3.夏季露天作业  夏季露天作业时同时受太阳辐射、地表和周围物体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虽较高温车间为低,但其持续时间较长,且头颅常受到阳光直接照射,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此时如劳动强度过大,则人体极易因过度蓄热而中暑。此外,夏天在田间作业时,因高大密植的农作物遮挡气流,常因无风而感到闷热不适,如不采取防暑措施,也易发生中暑。  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2.2-

4、2007)的规定,  噪声的职业接触限值见《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  (二)常见的高温作业  高温是影响范围很广的一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在许多生产劳动过程中都有接触机会,常见的产生高温危害作业有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炼钢、轧钢作业,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作业,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作业,火力发电厂和轮船上的锅炉作业等高温强辐射作业;纺织、造纸工业的印染、缫丝、造纸等高温高湿作业以及农业、建筑、搬运等行业的夏季露天高温作业。  (三)高温作业的危害  高温可使作业人员感到热、头晕、心慌、烦、渴、

5、无力、疲倦等不适感,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在:  1.体温调节障碍,由于体内蓄热,体温升高。  2.大量水盐丧失,可引起水盐代谢平衡紊乱,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失调。  3.心律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及血管紧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血压下降。但重体力劳动时,血压也可能增加。  4.消化道贫血,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液酸度减低,淀粉活性下降,胃肠蠕动减慢,造成消化不良和其他胃肠道疾病增加。  5.高温条件下若水盐供应不足可使尿浓缩,增加肾脏负担,有时可见到肾功能不全,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等。  6.神经系统可出现中

6、枢神经系统抑制,出现注意力和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及反应速度的降低等。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职业病。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风速小、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是中暑的主要致病因素。过度劳累、睡眠不足、体弱、肥胖、尚未产生热适应都易诱发中暑。一般根据临床表现,将中暑分为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三种类型。  1.热射病  热射病由于人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其临床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可高达40℃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以后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7、。  2.热痉挛  褰热痉挛由于高温过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其临床特点是骨骼肌突然痉挛并伴有收缩痛。痉挛以腓肠肌等四肢肌肉和腹肌为多见。痉挛发作多呈对称性,自行缓解,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  3.热衰竭  发病机制不明确,多数认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  数缩或血容量的相应增加,导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发病一般迅速,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休息片刻即可清醒,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