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pdf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pdf

ID:55939217

大小:375.8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6-16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pdf_第1页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pdf_第2页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pdf_第3页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pdf_第4页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妇科中医诊疗方案目录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15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19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23月经过少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26胎萎不长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30不孕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33不孕病(输卵管炎性不孕)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37异位妊娠病(输卵管妊娠)未破损期中医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40妇科

2、中医诊疗方案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1993年,中华医学会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编著《中医妇科诊疗指南》。(1)主要症状:月经周期及经量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但少于15天,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2)次要症状:①经色紫黯有块,经行涩滞不畅,小腹疼痛不适,身重无力;②或色鲜红或紫红,质稠。形体消瘦,颧红潮热,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黄;③或经色深红,混杂黏液,阴中灼热,或伴有阴痒,平素带下量多,色

3、黄臭秽。腰腹胀痛,四肢沉重,全身乏力;④或经色淡红,质清稀。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食少纳呆。(3)舌质淡红或红、或舌紫黯有瘀点,苔薄白或黄或少苔或黄腻,脉沉弦涩,或细数,或脉滑数,或沉细弱。具备疾病诊断中(1),和/或兼见次要症状中的1~2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2.西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2002年,《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妇产科学》.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4、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月经周期有排卵,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过程延长,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基础体温呈双相型,但下降缓慢。(二)证候诊断1.血瘀证:经行时间延长,经色紫黯有块,经行涩滞不畅,小腹疼痛不适,身重无力。舌紫黯,有瘀斑,脉沉弦涩。2.阴虚血热证:行经时间延长,量少,色鲜红或紫红,质稠;形体消瘦,颧红潮热,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3.湿热蕴结证:行经时间延长,量多,色深红,混杂黏液,阴中灼热,或伴有阴痒,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臭秽;腰腹胀痛,四肢沉重,全身乏力

5、。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妇科中医诊疗方案4.气虚证:经行时间延长,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食少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固冲调经。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合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蒲黄、五灵脂等。中成药:益母草颗粒、龙血竭胶囊、云南白药胶囊等。2.阴虚血热证治法: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推荐方药:两地汤(《傅青主女科》)合二至

6、丸(《医方集解》)加减。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烊化)、白芍、女贞子、旱莲草等。中成药:裸花紫珠片、葆宫止血颗粒、宫血宁胶囊等。3.湿热蕴结证治法:清热利湿,止血调经。推荐方药:固经丸(《医学入门》)加减。龟甲、黄芩、白芍、椿根、白皮、黄柏、香附等。中成药:妇科千金胶囊等。4.气虚证治法:补气健脾,固冲调经。推荐方药:举元煎(《景岳全书》)加减。人参、黄芪、炙甘草、升麻、白术等。中成药:归脾丸、补中益气丸等。(二)针灸治疗1.艾灸取穴:艾灸隐白(双)、大敦(双)、三阴交(双)。可同时取三个穴位或隐白、大敦可交

7、替灸治,每日3次。适用于经期延长月经期气虚型。2.针灸(1)针刺断红穴:断红穴是经外奇穴,在手背第二、三掌骨间,即八穴之上都穴取穴。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快速刺入断红穴,进针沿掌骨水平方向刺入1.5~2寸,留针2O~25min,每日1次。针刺断红能减少阴道出血,适用于各种证型经期延长。(2)体针疗法:妇科中医诊疗方案取穴:虚证则补虚扶正:关元、三阴交、肾俞。气虚加气海、脾俞、膏肓俞、足三里;阴虚加然谷、阴谷。针刺用补法,酌情用灸。实证则泻其实邪:气海、三阴交、隐白;血热加血海、水泉;湿热加中极、阴陵泉;血瘀加地机、气冲、

8、冲门。针刺用泻法。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疗效评价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2002年)1.疾病疗效评定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疗效指数(n)=×100%治疗前积分痊愈:治疗后经期恢复正常,其他症状消失,积分减少≥95%。显效:治疗后经期恢复7天以内,其他症状消失或减轻。积分减少≥70%。有效:治疗后经期较治疗前改善,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