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处理资料整理.doc

氮化处理资料整理.doc

ID:55944566

大小:104.2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6-17

氮化处理资料整理.doc_第1页
氮化处理资料整理.doc_第2页
氮化处理资料整理.doc_第3页
氮化处理资料整理.doc_第4页
氮化处理资料整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氮化处理资料整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氮化处理:又名扩散渗氮或渗氮氮化处理是指一种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经氮化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的特性Ps:是一种表面热处理工艺,表面渗人氮元素,有一层很薄的化合物层(白亮层)。既耐磨,又有一定的耐蚀性。一般情况下氮化处理是最后一道工序但要求精度高的也可以加一道精磨或超精磨工序,一般为研磨,不再进行别的切削加工。氮化的作用1、氮化能使零件表面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例如用38CrMoAlA钢制作的零件经氮化处理后表面的硬度可达hv=950—1200,相当于hrc=65—72,而且氮化后的高强

2、度和高耐磨性保持到500—600℃,不会发生显著的改变。2、能提高抗疲劳能力。由于氮化层内形成了更大的压应力,因此在交变载荷作用下,零件表现出具有更高的疲劳极限和较低的缺口敏感性,氮化后工件的疲劳极限可提高15—35%。3、提高工件抗腐蚀能力,由于氮化使工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化学稳定性较高的ε相层,在水蒸气中及碱性溶液中具有高的抗腐蚀性,此种氮化法又简单又经济,可以代替镀锌、发蓝,以及其它化学镀层处理。此外,有些模具经过氮化,不但可以提高耐磨性和抗腐性,还能减少模具与零件的粘合现象,延长模具的工作寿命。优点: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的特性

3、,表面改性显著,且处理前后尺寸变化小,能保持制件的精度。以提高耐磨性、抗疲劳性能为目的的渗氮通常在500~570℃进行;以提高耐蚀性为目的的渗氮温度也不高于650℃。实际应用:钻头、螺丝攻、挤压模、压铸模、鍜压机用鍜造模、螺桿、连桿、曲轴、吸气及排气活门及齿轮凸轮等均有使用。(大概耐到什么程度)缺点:氮化的零件其氮化层一般比较浅(浅浅的一层),为0.04mm左右,再深就比较困难<太脆>,故一般氮化零件不能承受重载荷。适用材料:主要用于合金钢类,铸铁,碳钢,合金钢,不锈钢,钛合金。关于硬氮化和软氮化:硬氮化:又名渗氮,也称常规氮化,渗入钢表面的是单一“氮”

4、元素。渗入钢表面的是单一的‘氮’元素,在方法上有气体法和离子法等。对于结构零件通常选用的钢种为含铬、钼、钛、铝等合金元素的专用钢(下有解释渗氮钢),也有在其它钢种上进行渗氮的,例如不锈钢、模具钢等。渗氮处理的温度通常在480~540℃范围(既要保持工件的心部的调质硬度又要使渗氮层的硬度达到要求值),处理的时间按照要求深度不同,一般为15~70小时,甚至更长。渗氮的着眼点是希望获得较深厚度(0.1~0.65mm,也有要求更深一些的)具有高硬度的呈弥散状的合金氮化物层(即扩散层),对于出现外表层的化合物层(白亮层)则希望尽可能的浅簿,甚至希望没有。软氮化:学

5、名‘氮碳共渗’(液体氮化),早期把苏联(俄罗斯)的液体法翻译为‘低温氰化’。现在国内流行的有气体法、无(低)毒液体法和离子法。渗入钢表面的元素以‘氮’为主,同时添加了‘碳’。碳的加入使表面化合物层(白亮层)的形成和性能得到某些甚至是明显的改善。这里要强调一下,和渗氮不同的地方是:氮碳共渗的着眼点是希望获得一定厚度(一般为10~20μm,也有要求20μm以上的,目前实验室里据称在碳素钢上曾经达到的厚度为110μm)硬度高、脆性小、没有或很少疏松等性能优良的白亮层,至于次表面的扩散层,按照钢种和使用要求不同虽然有时需要作某些调整,但处于次要地位了。氮碳共渗的

6、适用广泛,几乎覆盖所有常用钢种和铸铁。以碳素钢为例,按照氮碳共渗处理的温度分为铁索体氮碳共渗(520~590℃)和奥氏体氮碳共渗(600~720℃),处理的时间一般为2~6小时,前者获得的白亮层为铁氮化合物,后者快冷后在铁氮化合物层的下面还有一层含氮奥氏体+马氏体层(5~12μm)。为了增强和改善白亮层的性能,我国的热处理工作者还采用了在渗氮的同时又单独或组合添加硼、氧、硫、稀土等元素,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大都不同程度的取得看得出来的效果。这种探索,至今方兴未艾,是热处理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热点之一。液体氮化又名软氮化两者的比较‘软氮化’含义不是指获得的硬度

7、比所谓的‘硬氮化’的硬度低,而是含有简便、省事、费用低的意思。硬氮化表面白层不可避免地出现ε多相化合物层(Fe2--3N),脆性大,所以氮化后需将此层磨削去掉软氮化表面的多相化合物白层中没有硬氮化白层中高脆性的Fe2N。通常白层中的Fe3N与Fe4N约占80%、碳化物约占20%。该化合物白层即为抗磨层。所以软氮化必须获得一定白亮层才算合格。两者氮化的用处一般氮化应用于载荷大,接触疲劳相对要求高的工件,强调深层深度。而软氮化的作用就是渗速快,一般用于载荷小的工件,渗层要求浅。氮化用钢简介 氮化钢在氮化处理中的作用?  传统的合金钢料中之铝、铬、钒及钼元素对

8、渗氮甚有帮助。这些元素在渗氮温度中,与初生态的氮原子接触时,就生成安定的氮化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