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远近的奥秘》教案.doc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远近的奥秘》教案.doc

ID:55964452

大小:9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4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远近的奥秘》教案.doc_第1页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远近的奥秘》教案.doc_第2页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远近的奥秘》教案.doc_第3页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远近的奥秘》教案.doc_第4页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远近的奥秘》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远近的奥秘》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远近的奥秘》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工具: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感知透视(基础知识)    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

2、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和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后    1、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    2、准备好第二节课的工具材料。    体验透视(课堂实践)    

3、一、引导阶段    1、检查课前准备    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    二、发展阶段    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画面。    2、讲评作业    (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    (2)、老师统一点评。    三、拓展阶段    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

4、作业。    一、教材分析:    (本课分析)本课是小学六年级美术课程,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以绘画作为切入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逆向思维表现能力,本课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学生分析)本课内容非常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并具备一定绘画基础的二点,让每个学生都充分施展自己的独特才华,并让学生逐步从单一的平面绘画向有深度和透视效果的绘画方法发展,为今后学习更为复杂的只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绘画中远近距离感是怎样产生的

5、。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及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能够运用绘画的方法体现距离感。    (难点)让学生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    三、材料准备:    学生:绘画用纸    教师:数码相机、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语文课上学的《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辩的是什么?,他们俩分别的观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引出课题《远近的奥妙》--------------板书课题    (本环节教师把语文知识在美

6、术课堂教学中进行灵活应用,使各学科的知识融合为一体,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同时引出课题)    (二)试一试:    教师运用准备好的数码相机,连续做试验;首先,教师从学生中挑选出两位个子一般高的同学,从一侧照相,然后将图片传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说出现象和感受?如:“同学们,你们看为什么一个变高了,一个变矮了?”。然后,教师再让一个学生手拿杯子,教师变换远近距离进行摄像,让学生观看图片后,回答教师:“杯子为什么变大了?”、“是什么动了?”等问题。其次,教师手拿黑板擦与同学比大小后进行照相

7、,观看图片后教师继续提问:“黑板擦为什么和同学一样大了?”,最后,教师再给一排同学照相,观看图片后,同学们发现越远的同学越小、越远的同学越模糊,越近的同学则相反!    (本环节主要是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连续做实验,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想一想: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出现象出现的原因,与此同时教师出示刚刚照的一系列图片,让每个小组的同学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然后,教师进行小结,理顺远近的关系如:

8、“大家说的非常好!近的显得大并且清晰,远的显得小并且模糊!”,并出示课件中的各类资料图片加深学生对远近关系的理解。    (本环节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刚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于远近变化的认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    (四)画一画:    教师板书:远={小、模糊}近={大、清楚}    教师进一步表明远近与大小和清晰、模糊的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