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建设与生态学原则 雨水管理

城市绿地建设与生态学原则 雨水管理

ID:5597851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19

城市绿地建设与生态学原则 雨水管理_第1页
城市绿地建设与生态学原则 雨水管理_第2页
城市绿地建设与生态学原则 雨水管理_第3页
城市绿地建设与生态学原则 雨水管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城市绿地建设与生态学原则 雨水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城市绿地建设与生态学原则雨水管理——《中国环境报》记者对话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  城市蓄滞水能力的缺失、排水系统的失效、存在容易发生内涝的区域及大陆性气候的影响是“逢雨必涝”的原因。我国城市生态系统最大的问题是城市规划观念比较落后,绿地系统规划严重脱离实际,绿地系统建设不符合生态学原则。发达国家最值得借鉴的是观念,我国城市生态系统的问题应该从各城市的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解决。  和谁对话?  李迪华,1967年生,理学硕士,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生态学应用教学与研究,主

2、要研究城市生态学研究与生态规划,主持和完成了20多项城市生态规划研究,发表论文20多篇,专著8部;关注和积极参与社会教育中生态学知识的普及,传播基于生态学知识的生活方式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途径。  为什么对话?  受入夏以来多次暴雨天气的影响,我国许多城市出现内涝,很多专家学者把矛头指向了地下排水工程。我们想知道,出现这种“逢雨必涝”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国各城市的生态系统是否完善?存在哪些问题?发达国家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经验有哪些值得借鉴?如何完善我国的城市生态系统? “逢雨必涝”的原因  关键思路  城市蓄滞水能力缺失、排水系统失效、城市中存在容易发生内涝

3、的区域和大陆性气候的影响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许多城市都遭遇了暴雨天气,伴随暴雨而来的就是内涝。“逢雨必涝”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李迪华:今年暴雨天气特别多,尤其是在城市地区。雨落下来,一定要有地方去。如果不能及时排走,城市街道就成为雨水的汇聚地,就会产生所谓的内涝。这种内涝和通常意义的涝有很大的区别,它不全是因为自然地势低洼造成的,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概括而言,有以下4个方面的原因:1.是城市蓄滞水能力缺失。我国大多数城市蓄滞水能力非常弱,城市地表固化面积比例高;花坛和草坪都高于路面,只要下雨,雨水就会从花坛和草坪流到没有渗水功能的街道上——水是倒着流的,街

4、道积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是最主要的原因。2.是排水系统失效。城市排水系统通常按照5年一遇的降雨标准建设,但有的年份下的暴雨可能是20年一遇的,所以排水系统本身有局限性,仅靠地下管网排水肯定不行。另外,排水系统在关键时容易失效。雨水、风和道路清扫会把落叶、泥土和路面上的垃圾等带进地下排水系统中去,从而造成淤塞。这种淤塞通常还会因气候的年际和月际干旱、地下排水系统管理不到位而加重。一旦遇到暴雨,就会使地下管网排水效能大大降低。3.是城市中存在容易发生内涝的区域。如地势低洼地段、市政设施不配套区域、道路下陷地段、立交桥尤其是有下陷的立交桥地段,往往都是城市内涝的重

5、灾区。4.是大陆性气候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降雨分配年际不均匀,年内也不均匀,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暴雨是夏季降雨的重要特征。  在各地城市内涝现象发生后,媒体和专家的反思大多集中在两点:一是城市排水系统标准不够高,排水速度太慢;二是城市绿地被蚕食,城市绿地没有发挥蓄滞雨水的作用。这两种说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由于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是一个技术经济问题,不太大可能建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土地资源逐渐趋于更加紧张,城市绿地率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逐渐降低才是客观事实。  那么,有限的城市绿地具备有效的蓄滞雨水功能吗?答案是否定的。问题首先,受落后的园林绿化思

6、想的影响,为保证所谓的“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城市绿化大量采用外来植物、冬绿植物(如北京城市中的到处可见的油松),为保证这些植物正常生长,城市的花坛绿地需要有良好的排水条件,这就是为什么城市的绿地都必须建得比路面要高的关键原因。下雨的时候,城市的雨水不是往花坛绿地里流,而是往路上流,起不到有效缓解城市排洪压力的作用。其次,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大多没有考虑到蓄滞雨水的需要,绿地往往不具备这方面的功能。第三,城市绿地过度人工化,降低了蓄滞雨水的能力,本可以不固化的人行道被固化了,需要精细化管理的种植景观不仅不能蓄滞雨水,还需要往外排水。  记者:城市不可能建设满足最

7、高标准的排水系统,城市绿地的数量也是有限的,这是否意味着完全避免城市内涝是不可能的呢?李迪华:当然不是,关键在于把防止城市内涝看做一项系统工程,采取综合措施。不同的城市采取不同的措施,不同的城市地段、不同强度的暴雨采取不同的防涝措施。必须建立蓄排相结合的思路,一般强度的降雨,主要以蓄滞为主,最大限度地让雨水资源化。对于超过20年一遇的降雨,则要蓄滞与排水相结合,提高城市安全标准。排水也要有讲究,首先要考虑将雨水排放到城市内河湖水体,然后才是通过排水系统排出城市。对于低洼易涝城市地段,可建设有效的排涝设施,或者将其恢复成湿地与具有蓄滞水功能的公园绿地,减少内涝发

8、生时带来的危害。最后是管理和工程措施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