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名作鉴赏结业论文.doc

中国古代文学名作鉴赏结业论文.doc

ID:55983628

大小:39.9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5

中国古代文学名作鉴赏结业论文.doc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名作鉴赏结业论文.doc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名作鉴赏结业论文.doc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名作鉴赏结业论文.doc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名作鉴赏结业论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名作鉴赏结业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文学名作鉴赏》结业论文姓名:罗泽东学院: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学号:200601080107指导教师:兰毅与生命体验伴行的诗文永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硕果仅存的文明古国,华夏的诗文向来以登峰造极的艺术手法和炉火纯青的意境刻画闻名遐迩。数千年来,华夏诗文为世人津津乐道,经久不衰。除其华美典雅的辞藻韵律,带给人无比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鉴赏美感外。还在于它拥有饱含洗尽铅华生命感悟的意蕴,能给予人心灵的触动,精神的洗涤。笔者以为:品诗,下者品词,中者品韵,上者品意。顾名思义。品诗初级阶段,乃品诗之遣词造句。档次如同垂髫蒙童熟悉三

2、字经千字文,囫囵吞枣,只知其形。有句古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到了这个地步,可以称得上懂诗。因为潜移默化之间,诗的韵律已经镌刻于脑海。不谈出口成文,至少耳熟能详,信手拈来。古时有典故高山流水,引喻知己难求。华夏艺术,无论诗词歌赋,还是琴棋书画,都存在一个共同点:意蕴。诗的艺术成就达到登堂入室的标志就是意蕴的有无。不能感同身受地体验到作者字里行间表达出来的思绪情感,显然不能称为会品诗。除诗外,华夏令世界叹为观止的文学史里,词也是一颗得天独厚的明珠。它格律虽不及诗精致,字斟句酌间也不如诗字字珠玑。但它所修饰情感的细腻显然比

3、诗犹有过之。词起于隋唐,兴盛于赵宋。受累于赵宋偃武修文,词总给人一种哀婉缠绵伤春悲秋的香闺女儿态。但这显然不是词的真意。如同诗中也有六朝遗风上官仪的“琴悲桂条上,笛怨柳花前”的绮丽婉媚,词中也不乏辛弃疾“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般豪情状语。诗可以说写的是人生,词表达的同样是生命。两者若要永生,首要合情。今人古月,今月古人,若说什么能隔世神交,唯有情感共鸣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成

4、于宋神宗熙宁年间。作者苏轼贬官他乡,亲人分隔,花好月圆之夜,清风徐徐,星光闪耀,醉意醺然之际,触景伤情,不免内心感慨万千,思潮起伏。中秋是团圆的日子。尤其是古时落后的交通传讯方式,相隔百里,可能就此生难见,何况作者已与兄弟分别了七年?漫长的岁月,遥远的路途,心中的思念,腹中的愁绪,何尝能一言倾吐?然而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人之常情,并不是苏轼倾述的全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首先扑面而来的

5、便是李太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般不羁洒脱。虽然此时苏轼政治失意,理想困顿,前途渺茫,只身异乡,形单影只。但是我们看不到寻常人的怨天尤人,长吁短叹。反而失落之中的旷达,让人精神一震,从小序中陷入的思亲情绪抽身而出。可是,苏轼并不是无欲无求的圣人,黯淡的前路,还是给他带来些许的茫然和无奈。“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他问的是苍天,也问的是自己。走到今时今日的地步,并不是他才疏学浅,无法胜任理想的追寻。而只是与友人理念不合。强国要寻异,还是要稳中守旧,这是一个影响百年大计的决策。即使满腹经纶,才智高绝的苏轼也未能找到完美的道路

6、。所以他克制不住内心的迷惑。执念一生,就要破障。传承的儒道佛三大流派,皆有出世入世的教诲。苏轼博采众家,思想受到一定的影响,迷蒙之际,他有暂时遁世的一念。“我欲乘风归去”。或许在他的人生观里,他才华横溢,飘逸若仙,本不该沾染尘世的纷争。失意的时候,考虑回归,也许是无奈之中的自嘲吧。可惜“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独善其身,自得其乐也许是逍遥自在,无拘无束。可是游离世俗的生命,是否会缺少许多精彩的体验呢?苏轼是怕寂寞的。如同一位绝世

7、剑客,没有对手,甚至没有朋友,他也是寂寞的。因为他的人生再没有前进的方向,他找不到生命的意义。避世孤孑一人对影成双,翩翩起舞,怡然自得。看起来放荡不羁,但又何尝不是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悲哀呢?“起舞弄清影”,又怎么比得上人间快活呢?人间有不幸,有痛苦,同样也有温馨,快乐。苏轼自认不是看破红尘,斩断牵挂的仙人,一番思绪飘飞,最终回到原点,原来,自己终究是有血有肉,有悲有恨的凡人罢了。闪烁的心思回落,苏轼不免思念起了远在他乡的亲人。收回

8、淼淼云汉星河的注目,转眼一望。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楼,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这个无眠的落魄人。“月亮不应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啊,为什么偏偏在我饱尝思念苦楚的时候亮如圆盘?”苏轼不禁慨叹。既是对兄弟的想念无法排遣,也是对月亮的不识人间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