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中考语文专题训练:专题20:话题作文.doc

2014届中考语文专题训练:专题20:话题作文.doc

ID:55990557

大小:30.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03

2014届中考语文专题训练:专题20:话题作文.doc_第1页
2014届中考语文专题训练:专题20:话题作文.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2014届中考语文专题训练:专题20:话题作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二十话题作文(一)倾听是增长知识的捷径,倾听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倾听是陶冶情操的妙法,倾听是修样品德的良方……听师长的教诲,听自然的乐章,听历史的回音,听未来的呼唤……倾听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倾听在人生中意味深长!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①可以叙写故事,也可以发表看法,题目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戏剧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思路指导】倾听春天的莺歌燕语,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意境的优美;倾听大海的潮起潮落,我们感受到激越的乐章和壮美的境界,倾听长者的教诲,我们如坐春风;倾听朋友的诉说,我们感受

2、到友谊的可贵,我们可以由倾听不同对象带来的不同感受入手,写一篇抒情散文。也可以记叙一次倾听朋友发牢骚的经历,表现倾听的重要性。还可以采用片断的形式,由倾听世界各地的声音表现对世界上饥饿、战争等现象的关注。如我们可以听到非洲儿童饥饿的喊叫;我们可以听到中东地区的枪声,不同宗教的人因信仰而战,受苦的只是百姓;我们可以听到怒吼的洪水声,它冲毁房屋,卷走百姓,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等等。(二)题目:有人陶醉于春日的和风细雨,有人惊心于夏日的狂风暴雨,有人伤感于秋冬的凄风苦雨……风雨是大自然的抒情诗。其实,人生之旅并非一路阳光,也会有风雨相伴,所以才有了“风雨同舟

3、”“风雨兼程”“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劝勉和激励……请以“风雨”为话题作文。要求:①自拟题目,内容紧扣话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扣分。【思路指导】一是注意审题:“风雨”指什么:(1)自然现象:灾害性、非灾害性。(2)人生经历:生活的磨练,挫折,困难,波折等。“走过风雨”有何寓意?(1)经历过后变得更好(2)经历中的成长、收获、感悟。二是注意拟题:从写作的体裁来看,可写成散文、小说或是寓言等。写好此文应注意靓扮标题。只有拟题新颖别致才能抢人眼球。如可以写成边走边唱、天天向上、

4、快乐飞翔、笑傲江湖、茁壮成长、与你同行、勇往直前、永不低头、重拾自信、永不言弃、昂首阔步……三是精心选材。选择的材料一定要是自己感受最深、最能体现迎战“风雨”的典型素材。大家可写在心灵孤独的“风雨”中,坚强挺立,走向成熟;可写在朋友误解的“风雨”中,低调做人,化解矛盾;可写在学习失败的“风雨”中,越挫越勇,笑对人生;可写在青春困惑的“风雨”中,知错就改,正确前行……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写小说或是寓言,一定要做到以一当十,力求生动再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不断进取的意识。(三)一位同学说:“毕业就是到达,因为我喜欢到达时的放松。”一位同学说:“毕业就是出发,因

5、为我喜欢出发时的新奇。”是啊,人生没有终点,追求永不停止。出发是为了到达,到达就意味着出发。请以“出发与到达”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思路指导】写作“出发与到达”这一话题时,细读材料也是非常重要。从“毕业就是到达”或“毕业就是出发”这些提示语我们可以看出,命题者其实是想让考生站在新的起点上,回忆过去,或是畅想未来。只是这种回忆,这种畅想,需要我们去品味,去总结,去感悟,能够从中获取生命的哲理,去获取前行的信心与力量。也就是说,我们的文章或许是叙事,或许是议论,但都应该从事实中反映出理性的思考。(四)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6、【思路指导】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的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的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可以写在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也可以写变压力为动力;可以写要善于自我减压,也可以写“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五)梦想是为人的翅膀,有了它,人才能飞翔;

7、梦想是最温暖的光芒,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它也能把前方的路照亮。  请以“梦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文体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思路指导】  “梦想”可解释为“妄想”或“渴望”。从“妄想”的角度看,我们可以从“梦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切入。梦想就是奋斗目标,有梦想才有动力,为之努力,为之拼搏,才能圆梦。如写议论文,则可从“梦想与现实”或“梦想与行动”这些论题展开论证;如写散文则可以从虚拟的角度,针对现实,谈自己美好的愿望;如写记叙文,则可以编拟故事来反映梦想与现实的差异,以警醒人们寻找到最

8、佳契合点。  从“渴望”的角度看,则可反映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渴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