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分析.ppt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分析.ppt

ID:55992285

大小:98.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6-13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分析.ppt_第1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分析.ppt_第2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分析.ppt_第3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分析.ppt_第4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分析.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分析.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学校传染病防治提纲三二一流行特点病种介绍采取措施流行特点学校传染病极易发生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学校传染病的季节性变化学校传染病的年龄特点传染病常见症状1.发热-由感染性的原因引起,可分为三个阶段1)体温上升期-可骤然上升至39℃以上,通常伴有寒战;也可缓慢上升,呈梯形曲线。2)极期-体温上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持续数天到数周3)体温下降期-体温可缓慢下降,几天后降至正常,也可在一天内降至正常,此时多伴有大出汗。2.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发疹时间-疹子出现的时间因病种而异,

2、水痘、风疹最早,伤寒最迟;传染病常见症状发疹分布-疹子的分布也因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水痘的疹子主要分布于躯干;麻疹有科氏斑,皮疹由耳后向四肢躯干蔓延形态-分4种①斑丘疹:多见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②疱疹或脓疱疹:多见于水痘、手足口病等③出血疹: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等④荨麻疹:多见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等传播途径1.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流感、水痘等2.水、食物、苍蝇-以肠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菌痢、伤寒等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手足口病4.虫媒传播-蚊子、跳蚤

3、等,如乙脑等5.血液/体液/血制品-见于乙肝、艾滋病等6.土壤-被虫卵、芽孢等污染时,成为传播途径二病种介绍流行性感冒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1~3天临床表现:症状较普通感冒重,表现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水痘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传染期:出疹前1天至疱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水痘传染性很强,易感儿接触后90%发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飞沬传播,亦可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主

4、要见于儿童。病后免疫力持久,一般不再发生小痘。临床表现:1-发热: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2-疱疹:初期为红斑疹,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形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疱液透明,后转为混浊。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靠近心脏一端,四肢远端较少。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源:旱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易感者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传染期:患者腮腺肿大

5、前7日至肿大后9日,能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临床表现:1、腮腺肿大:为该病的特征性病变,75%患者表现为双侧腮腺肿大,疼痛明显.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累及双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2、起病急,有发热、怕冷、头痛等类似感冒症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脑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健康携带者。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冬春季节高发。潜伏期为2-10天,平均4天左右。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猩红热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空气

6、飞沫传播潜伏期:通常2~3天临床表现:1、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达39℃2、咽峡炎:表现有咽痛、吞咽痛,可在皮疹出现之前发生3、皮疹:发热后第2日,由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开始发疹,分布均匀,针尖大小的丘疹,按压会褪色,伴有发痒的感觉。4、“草莓舌”、“杨梅舌”:舌乳头肿胀形成“草莓舌”,2~3日后舌苔脱落,舌乳头凸起,称为“杨梅舌”麻疹由于近年来麻疹疫苗的应用,使麻疹的临床症状变得不十分规律。典型麻疹有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典型症状是高热、皮疹及呼吸道卡他等炎症。潜伏期:平均为10-14天。前驱期:2-

7、4天,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结膜炎等,此期后期可见到颊粘膜周围有红晕的0.5-1mm灰白色小点,称柯氏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标志。出疹期:多在发热4-5天后出现,持续2-5日不等,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逐渐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恢复期:皮疹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落。如不出现并发症,病情自愈。手足口病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3-7天,患者发病前数天有传染性,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8、,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患者咽部排出病毒持续1~2周,粪便排出病毒持续时间3~5周。手足口病传播途经:消化道(粪—口)、呼吸道(飞沬)、密切接触传播。易感者接触了被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或粪便污染的物体表面发生感染;亦可因吸入感染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沬而感染。易感人群:人群对手足品病毒普遍易感,但以隐性感染为主,感染后诱导产生中和抗体,,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可保护机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