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活动评课稿.doc

初中数学课活动评课稿.doc

ID:55998037

大小:2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5

初中数学课活动评课稿.doc_第1页
初中数学课活动评课稿.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活动评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活动评课稿李祖莲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所要评的课是上午第四节水头一中教育共同体王老师上的《7.5一次函数的应用(2)》,整节课教学思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始终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与图象”及其应用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李老师语言精炼,富有亲和力与感染力;师生关系融洽,气氛和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李老师做到了“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课堂时间与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下面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挖掘教材内涵,凸现数学本质”谈谈我的想法:“数学本质”的内涵之一是“数

2、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本节课一开始李老师就抓住了“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不平行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与由两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内在联系”,大胆打破了教材知识呈现的顺序,通过引例与例1的教学得到“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不平行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与由两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关系”,并及时的练习巩固。可见李老师对教材研究透彻,挖掘到位。这样的教材处理,真正实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凸现了本节的数学本质。“数学本质”的内涵之二是“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也就是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去体悟与理解知识,经历数学知识、数

3、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际学情出发,建立数学模型。比如对于本节例2的教学,应尽量挖掘范例所蕴含的数学内涵,让学生经历“算术——方程——一次函数”等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但在讲授例2时,学生刚讲到要用“方程”来解决时,可能与课前预设不一致,李老师就硬把学生的思路拉到用“一次函数”来解决,这样做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违背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新课程理念。“数学本质”的内涵之三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一把金钥匙,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而李老师讲授例2时所采用的解法是先“图

4、象法”,后“解析法”,完全把“数”与“形”割裂开了,自然就不利于“数形结合思想”的提炼,学生也就体验不到“数形结合思想”的精华所在。事实上,本节教材内容的一大特点就是无处不在的“数形结合”,我们要善于挖掘这一数学内涵,利用“数”与“形”在解题中的互帮互助,实现“数形结合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数学本质”的内涵之四是“数学理性精神的体验”。数学问题的解决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顺理成章,循理而上,若能深层次地挖掘问题,则有利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感悟。在通过两个范例让学生认识了“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与图象”的简单应用,并提炼出“数形结

5、合思想”后,李老师就顺理成章给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题,我认为是非常及时地,非常到位地。同时李老师能鼓励学生建构不同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到体验“一次函数的图象”在解决类似问题的优越性,并且进一步感悟“数形结合思想”。我们知道一节好的数学课要“新在理念,巧在设计,成在实践,胜在思想”。李老师通过对教材内涵的深度挖掘,让数学本质回归课堂,这节课虽有些许遗憾,但瑕不掩瑜,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数学味。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想法,若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谢谢大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