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雕塑的艺术赏析

敦煌雕塑的艺术赏析

ID:5601161

大小:6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19

敦煌雕塑的艺术赏析_第1页
敦煌雕塑的艺术赏析_第2页
敦煌雕塑的艺术赏析_第3页
敦煌雕塑的艺术赏析_第4页
敦煌雕塑的艺术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敦煌雕塑的艺术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敦煌雕塑的艺术赏析(一)从睡佛说起  在158洞窟中,我们看到《卧佛》,这是一个16米的大卧佛,也叫做《睡佛》。  首先,我们感到震惊的是大佛雄伟的气魄,长近16米。  其次,我们感到这个大佛心灵的宁静,他安安静静地睡着了。不管人世间有什么烦恼的事,都不能打扰他。他自己没有任何烦恼的事情,睡得那么恬适,那么平静,甚至没有噩梦。这个佛,就是释迦牟尼。其次,要明白,他不是在睡觉,而是“涅槃”了。所谓涅槃,不是死,是解脱了人世间的束缚,进入了不生不灭的境界。涅槃是佛教的最高境界。  据佛经记载,公元前587年的冬天,释迦牟尼在一次讲法中告诉弟子,三个月后将涅磐。三个月后,释迦牟尼躺在

2、娑罗树下,头枕北方,足指南方,面向西方,背向东方寂然无声,便是涅槃。你看,这时的释迦牟尼双目半闭,唇含笑意,神情恬静,没有丝毫临死前的痛苦和悲哀。他安详自信、心满意足地进入了幸福的境界。  从佛教的观点看来,这是一件幸事。但是,只有极少数的人才知道释迦牟尼涅槃了。我们看壁画上的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对释迦牟尼的涅槃,平平静静。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壁画上所表现的前来吊唁的各国王子,他们不知道释迦牟尼的涅槃,以为他死了。他们割脸、割鼻,甚至剖腹,挖心。这个习俗,可能与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葬礼有关。那时,老人去世,晚辈或割一耳,或割破面容,以哀悼死者。  释迦牟尼是一个真实的人。他曾经结过婚

3、,有过孩子,是一个男人。但是,这座雕像,却是女像。圆润的肌体,优美的线条,透过如纱的袈裟,隐隐约约地表现出来。  二、敦煌石窟雕像的发展  敦煌莫高窟的雕塑,其宏伟壮丽,举世无双,从时间上说,上起公元366年的北凉,下到清代,上下1500余年;从雕塑的数量来说,历代雕塑三千余身,其中圆雕二千余身;从雕塑的质量来说,敦煌的雕塑,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  从敦煌各个时期的洞窟中的佛像,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佛教中国化的进程。雕塑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中期和晚期。  (一)早期是莫高窟雕塑的发展期,是指隋唐以前的时期,特别是指北魏、西魏、北周三个时代。  1、早期莫高窟雕塑艺术的

4、特征:  早期的雕塑主要是塑造佛教崇拜的主要偶像。比如佛、弥勒佛、菩萨等等。  第275窟是莫高窟现存最早的洞窟之一。建窟的确切年代虽然难以考证,但是,他是乐僔开窟之后,比较早地建立的洞窟,是没有疑问的。寺中有一个高3?4米的弥勒佛塑像。人们很难认出他是弥勒佛,因为一般印象中的弥勒佛,是一个胖胖的、大肚子的、嘻嘻哈哈的欢乐形象。现在看到的是一个瘦瘦的、有点女性特征的神佛,早期的弥勒佛就是这个样子。  2,早期莫高窟雕塑艺术受外来艺术的影响。  从艺术风格来看,在早期的敦煌艺术中,能够明显地看出受外来艺术的影响。我们说过,敦煌是世界四大文明体系的集中点,从早期莫高窟雕塑艺术可以看

5、出,这种影响是显著的:  第一,敦煌艺术受希腊艺术的影响。  原来的印度佛教中,是没有造像艺术的。直到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通过武力占领了印度北部,希腊完美的雕塑艺术开始深刻影响印度,形成了印度佛教的犍陀罗艺术风格。  犍陀罗艺术以后随着丝绸之路,随着佛教,传入我国。  第275窟中的交脚弥勒佛就体现了犍陀罗艺术的特征。  第二,敦煌早期雕塑受印度艺术的影响。  由于印度的风俗习惯,人物的衣服左袒。就是衣服只穿右袖,而露出左袖。本来,在汉族的服饰中,没有左袒的习俗,但是,在敦煌艺术中,神佛的衣服左袒。这在敦煌早期的雕塑艺术中,比比皆是。  第三,敦煌艺术受中原

6、艺术的影响。  敦煌艺术受中原艺术的影响,表现得最明显。最初,公元366年,乐僔和尚就是从东方到敦煌的。中原艺术提倡“秀骨清像”的艺术风格,也影响了敦煌艺术。在西魏时代的敦煌塑像,面貌清秀,眉目疏朗,眼小唇薄,身体偏平,脖颈细长。这时,西域式菩萨演变成南朝士大夫阶级“通脱潇洒”的形象。  3,早期莫高窟雕塑艺术中如来和菩萨的雕像多为男性,或不男不女。  第420窟,就有两身男菩萨。从蝌蚪状的小胡子来看,他们是男人。但身体又有明显的女性特征。总之,是不男不女的菩萨。  关于不男不女的菩萨,一直延续到唐朝。例如,第328窟中的菩萨像,有女性的饰物、衣服,女性的胸部,女性的柔美,但是

7、,又有蝌蚪状的胡子。后来,到了盛唐,菩萨变为柔媚的女性。  (二)中期是敦煌雕塑艺术的全盛期,即指隋唐时代的雕塑艺术。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与强盛的国力相适应,敦煌的雕塑艺术也达到了顶峰。因此,这个时期敦煌洞窟的雕塑艺术的特征就是大、多、精。  1、大,是指敦煌雕塑是巨大的雕塑。  唐代最著名的巨大雕像有两座,都是弥勒佛坐像。  第一座,北大像,高34米。北大像在96窟。  这尊雕像是弥勒佛像,唐高宗去世之后,武则天于690年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本来就信仰佛教的武则天,现在更称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