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吏部尚书迁出官研究.pdf

宋代吏部尚书迁出官研究.pdf

ID:56017666

大小:441.4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19

宋代吏部尚书迁出官研究.pdf_第1页
宋代吏部尚书迁出官研究.pdf_第2页
宋代吏部尚书迁出官研究.pdf_第3页
宋代吏部尚书迁出官研究.pdf_第4页
宋代吏部尚书迁出官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代吏部尚书迁出官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3卷第3期许昌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Vo1.33NO.3JOURNALOFXUCHANGUNIVERSITYNo.3,2014宋代吏部尚书迁出官研究惠鹏飞,张彦晓(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要:宋代吏部尚书迁出官元丰改制前以尚书省左右仆射为主,同吏部尚书官阶相比大多处于上升状态。元丰改制后吏部尚书迁出官为六部长贰、执政官、两制官、诸阁学士、台谏官、在京其他官、祠禄官、地方官等,以执政官和地方官为主。其中,执政官在北宋后期以尚书右丞为主,南宋时期以签书枢密院事为主,任职之后得到升迁;地方

2、官大多为地方知府或知州,出知地方有被弹劾、主动请外等原因。关键词:宋代;吏部尚书;迁出官;执政;地方官中图分类号:K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824(2014)03—0089—06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诸多朝代均有六部,以吏部亮先生《宋代京朝官通考》书中统计的吏部尚书官为首。实行宰相制时,吏部尚书通常为宰相的后备员,重新对其进行判断,去掉了李先生误以为是吏人选;不实行宰相制时,吏部尚书通常为首辅大臣。部尚书的官员,增加了一些笔者考证出来是吏部尚研究吏部尚书的迁出官情况,对认识中国古代封建书的官员。又因

3、南宋地域缩小,诸多方面同北宋有社会的国体、政体都有较大意义。目前,学界对宋所变化,因此,本文在讨论时,将分为三个时期:元代吏部尚书的群体研究仅见山东大学马晓菲硕士丰改制前的北宋前期(公元960-1082年)、元丰毕业论文《唐宋吏部尚书沿革探析》对北宋59名改制后到靖康二年的北宋后期(公元l082—1127吏部尚书的迁出官有所涉及,而且其文侧重于探究年)、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唐宋吏部尚书的沿革问题。有鉴于此,笔者拟对两(一)宋代吏部尚书迁出官的种类宋吏部尚书迁出官作一全面探讨,并呈请方家根据《宋

4、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指正。系年要录》、《东都事略》、《名臣碑传琬琰集》、《宋一、宋代吏部尚书迁出官种类与特征会要辑稿》、《南宋馆阁录·续录》、吏部尚书本人自宋初吏部尚书首任者张昭致仕后,直到北宋的《行状》、《墓志铭》、《咸淳临安志》、《正德姑苏元丰官制改制这段时间,吏部尚书一直为阶官,大志》、《新安文献志》、《楼钥集》、《杨万里集》、《后多并不再真正领吏部事,直到元丰宫制改制之后,村先生大全集》等正史、方志、文集史料,可对宋代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职能才得以恢复,吏部尚书成222任吏部尚书的迁出官制

5、作一简表,见下页。为职事官,重新领吏部实际职务。有鉴于此,本文(二)宋代元丰改制前吏部尚书迁出官特征在考察宋代吏部尚书迁出官时,作如下划分:凡是从以下简表可以看出,元丰改制前吏部尚书担官阶中做到吏部尚书和职事官为吏部尚书的官员任者的迁出情况以尚书省左、右仆射最多,达到了一律统计在内,但不统计元丰改制后寄禄官阶为金12人次;由其他机构迁入的情况较少,六部、使相、紫光禄大夫的官员。因此,本文考察迁出官的官员祠禄官、东宫官、地方节度使等迁出者,共计11人包括北宋元丰改制前的张昭、其他官阶达到吏部尚次,分布较为平均。也

6、就是说,元丰改制前的北宋书的官员、元丰改制后实职为吏部尚书的官员。宋作为官阶的吏部尚书担任者迁出官大多为尚书省代可考的吏部尚书共222任,其中三次担任吏部尚长官。迁转官阶中,左右仆射之上就只有三公,左、书的有1人,两次担任吏部尚书的有22人,故宋代右仆射是实际意义上的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般不吏部尚书实际可考人数为198人。本文根据李之授予大臣。收稿日期:2014—02—16作者简介:惠鹏飞(1987一),男,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宋史;张彦晓(1987一),女,河南汝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宋

7、史。·89·表l宋代吏部尚书迁出官官员简表一(北宋前期:元丰改制前)守中书侍郎傅尧俞门下侍郎韩忠彦执政官守尚书左丞许将尚书左丞何执中、余深守尚书右丞许将李清臣、吕大防、黄履、陆佃、温益、赵尚书右丞挺之、朱谔同知枢密院事唐恪管球⋯。^I、罢、袭象祖权签书枢密院事莫俦权邦彦、胡松年、叶颗、王之奇、李彦颖、罗点、叶翥、张釜、费士寅、签书枢密院事刘德秀、林大中、楼钥、字文绍节、任希夷、薛极、李呜复、许应龙、徐荣叟、高定子、金渊、饶虎臣、常挺权同知三省枢密院事刘珏·90·从品阶上看,此时吏部尚书担任者的迁出官品迁出官情况

8、,其中北宋后期吏部尚书迁出官不详者阶以从二品为主,达到17人次;从一品3人,正三1人次,南宋时期吏部尚书迁出官不详者3人次,品2人,还有1人丁内艰。而从二品中,又以右仆其他吏部尚书担任者迁出官均可考,占这一时期吏射最多,达10人次。从趋势上看,此时吏部尚书担部尚书任数的97.99%,这表明元丰改制后绝大部任者迁出官官阶同吏部尚书官阶相比,大多处于上分吏部尚书的迁出官可考。北宋后期为9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