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中表达技巧层次例析

古诗鉴赏中表达技巧层次例析

ID:5604173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19

古诗鉴赏中表达技巧层次例析_第1页
古诗鉴赏中表达技巧层次例析_第2页
古诗鉴赏中表达技巧层次例析_第3页
古诗鉴赏中表达技巧层次例析_第4页
古诗鉴赏中表达技巧层次例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中表达技巧层次例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诗鉴赏中表达技巧层次例析  综观近几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卷的古诗鉴赏题,大多涉及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诗歌进行赏析,而这一题型的得分率往往较低,可以说极大地困扰着老师和学生。高考阅卷组分析发现,很多考生往往是生硬地套用一些所谓的诗歌鉴赏的“术语”,但并不明白这些术语的用法,乱贴标签。学生在解题时也总是先把一些主要术语塞进脑子里,然后用排除法去试验:先看“比喻、拟人”,再看“借景抒情”,有没有“对比、衬托”,是不是“虚实结合”。在指导学生时,我们首先要让他们明确表达技巧的相关术语及内涵,将一些常见的表达方式及

2、手法了然于胸,做到“授之以鱼”,更应该让学生明白诗人是如何运用这些技巧的,做到“授之以渔”。实际上,表达技巧的分析应该在一首诗歌的不同层面进行,以下是笔者在高三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一点感悟。一、整体层面的表达技巧8这个层面是就诗歌的主旨而言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诗人的思想情感,可以称之为“表达目的”。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的表达目的主要有以下这些:1.表达某一类情感,如思念故国家园和亲人,寄托壮志难酬的郁愤,抒发时光流逝的感叹,向往山水田园生活等,这一类抒情诗歌可以说占了大部分比重;2.表明自己高洁的志向追

3、求和不同流合污的坚定操守,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王安石的《孤桐》;3.领悟某种人生哲理,如朱熹的《观书有感》;4.揭示某一社会现象,如杜甫的一些诗歌;5.表达一种特定的情趣体验,如钱珝的《未展芭蕉》等。诗人要如何来实现最终的表达目的呢?往往会借助于一些手段,这就涉及到表达技巧的问题。为诗人表达目的服务的表达技巧,我称为整体层面的表达技巧,主要有以下这些:从景与情(境)的关系入手,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渲染烘托等手法。从物与情的关系入手,有托物言志、借物寄情(趣)、象征等手法。为达到委婉抒情的目的,

4、除以上一些手法外,还有借古讽(伤)今、用典、对比、衬托等手法。如果感情比较强烈,抒发地比较直接,那么就是直抒胸臆的手法。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分析来了解一些手法的运用: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8这首诗抒发了一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或是表达一种闲适安逸的心境。但诗人情感的抒发并不是直接的,而是借助于对傍晚乡村景色的描写,从整体层面来说,该诗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物来烘托心情的表现手法。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

5、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元好问借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表达自己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追求,并以此告诫自己的儿辈,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人通过元宵夜赏灯的香艳女子和灯火阑珊处的“那人”的对比,塑造了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自己不愿随波逐流、自甘寂寞的孤高性格,表现手

6、法主要是对比反衬。8在整体层面分析表达技巧,一定要结合诗人的表达目的,看看诗人在诗中是如何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是直抒胸臆,还是借助于一些景、物或是叙事等其他手段来实现的。二、局部层面的表达技巧局部层面是就诗歌的内容而言的。为了实现最终的表达目的,诗人需要通过一些方法途径,如可以借助写景、状(咏)物、叙事等手段,把景、物等具体内容写好,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抒情类诗歌中大部分情感的抒发都是委婉含蓄的,如通过水流花谢的景象来表达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哀叹;通过对古道、西风、柳树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离别时的不舍

7、;通过对山水田园的描绘来寄寓归隐之情。在表达自己的志向追求时,诗人往往会借助于一些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物来实现,如梅兰竹菊等。有些诗歌的主旨还可以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如柳宗元的《江雪》,就是通过独钓寒江雪的渔翁形象来表现诗人遗世独立的清高品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则通过“那人”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不愿随波逐流、自甘寂寞的孤高性格。为写景状物等内容服务的表达技巧,我称之为局部层面的表达技巧,主要有以下这些:比喻、比拟、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白描和工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8对比、衬托;动静结合、

8、以动衬静;虚实结合;联想与想象;移步换景、由高到低、由近及远、视觉与听觉结合等。还是以上面三首诗歌为例,从局部层面了解一些手法运用:雷震的《村晚》从写景层面来看,一、二两句,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色彩和谐、清新幽雅,描绘了一幅宁静、温馨的乡村晚景图,其中“山衔落日浸寒漪”一句运用了比拟的手法。而三四两句应该是诗歌的关键句,暮归的老牛,牛背上卧着的信口吹笛的牧童,使画面充满了无限生机,整幅画面,人与大自然显得那样和谐,牧童的笛声不但没有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