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范例4.doc

教学设计范例4.doc

ID:56043948

大小:7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9

教学设计范例4.doc_第1页
教学设计范例4.doc_第2页
教学设计范例4.doc_第3页
教学设计范例4.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范例4.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体育与健康》教案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海宁宏达学校杨胜军一、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练习中尽可能地启发学生通过体验、观察去探索、思考;倡导探究、合作、自主体验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分层教学,强调学生的运动体验,让学生享受、体验学以至用的成功感并得到身心及社会适应的健康发展。二、学情分析:篮球运动是广大学生,尤其是男同学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八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篮球运球基础与控制球能力,他们渴望通过学习掌握学以

2、致用的实用比赛技术,这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与兴趣动力。但女生与男生的基础与学习兴趣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与加强女生的学法指导,还要调动女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方面,女生应该与男生体现层次性。技能学习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技能教学与乐趣教学相结合是本课突破的方向。三、教材分析: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篮球运球技术中的一项基本技术。从实用性来讲,由于其方法简单实用,具有动作迅速、隐蔽突然、易与其它动作衔接,保护球好等特点,是比赛中运用最广泛的运球突破技术;从发

3、展身体素质方面,变向运球技术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从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角度,学生可以通过利用这一技术摆脱防守而获得自信与成就感,培养超越对手的勇气与自信心。因此,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具有较强的可学性与可教性。该技术的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控制球能力及手脚的协调配合能力。四、教学特点1.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采用绕篮球场高、低运球,不仅起到了热身的目的,还使学生熟悉了球性;在球性方面还特意选择了使球方向发生改变的“两手弹拨球、左右地滚球、“8”字地滚球”,体会球变向时按拍球的部位。2.教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1)对本课的重

4、难点、易犯错误采取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练习针对重点“球的变向换手”,采取了原地左右手交换运球、原地1—4拍变向换手运球,让学生充分体会球变向时,手的触球部位;针对难点1“变向时蹬跨、转体探肩”采取了1-4拍原地做运球变向和蹬跨、转体探肩动作来体会动作;针对难点2“左突左运球、右突右运球”采取了绕过障碍物变向运球练习和接力比赛。(2)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先进行原地练习,再行进间;先手上动作练习,再过渡到手脚的配合;先单个动作练习,再连贯动作练习;先单个技术动作学习,再在比赛和游戏中运用。(3)组织形式多样整节课组织形式

5、多样,行进间绕标志桶练习,通过距离的变换,难度的增加,不仅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新鲜感,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奋性。五、课时计划:嘉兴秀洲区现代实验学校八年级班人数:44人教师:杨胜军日期:2010.5.27教学内容: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重点1、球的变向换手难点1、变向时蹬跨、转体探肩2、右突右运球、左突左运球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何为“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2、通过本课学习,95%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体前变向换手”技术,85以上%的男生、60%以上的女生基本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并能连续运用此技术绕过障碍,

6、并在游戏、比赛中有所体现。3、学生身心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培养学生自信心,与同伴合作友好相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过程课的内容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要求领域目标开始部分准备部分一、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数,师生问好,报告人数。二、队列:1.原地转法。2.四列横队变八列横队,八列横队变四列横队。一、运球热身改进提高运球技术动作及控球能力。二、运球抢球游戏:1分钟2分钟2分钟1分钟1.课前分发学习卡片。2.精神饱满,仪表端庄,语言亲和。3.宣布本次课内容和要求。4.布置见习生。1.教师讲解练习方法、要求。2.教师喊口令。

7、1.讲解运球路线、方法、要求。2.提示学生变换运球方式。教师讲解游戏方法、要求,并示范。1.课前预习本课内容。2、集合:按四列横队面向教师站立。3、注意力集中,关注教师,关注课堂。学生练习学生练习。学生练习上课队形:XXXXXXXXXXXXXXXXOOOOOOOOOOOOOOOO1.组织队形:同上课队形。2.要求:注意力集中,动作一致、准确。1.组织队形:成一路纵队绕半场地进行。2.注意力集中。1.组织:男女各半个场地。2.要求:注意安全。1.让学生集中注意力。2.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注意力。为下面学习做好身心准备,培养学

8、生球性。增加趣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生参与学练结合基本部分师生参与学练结合师生参与学练结合三、球性练习1.腹背运动2.体转运动3.两手弹拔球4.原地运球5.左右地滚球6.“8”字拨地滚球一、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1.原地左右手交换运球(解决体前换手运球手的正确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