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整理》课标内容和课标解读.doc

《分类与整理》课标内容和课标解读.doc

ID:56045861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9

《分类与整理》课标内容和课标解读.doc_第1页
《分类与整理》课标内容和课标解读.doc_第2页
《分类与整理》课标内容和课标解读.doc_第3页
《分类与整理》课标内容和课标解读.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分类与整理》课标内容和课标解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分类与整理》课标内容和课标解读《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中提出“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课标解读       

2、          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实验教材将“分类”安排在准备课中,现行教材将“分类”放在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分类与统计的密切关系,也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统计的内容。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分类的意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学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完整体验统计的全过程,感受数据是蕴涵信息的。一、通过开展充分的数学活动,体会分类的意义。1.通过开展“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房间”等日常生活中的分类活动,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使生

3、活变得整洁、方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分类的思想。2.通过解决“分气球”“分组做游戏”等简单而又熟悉的实际问题,感受分类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使问题的解决变得快捷、准确,体会分类的意义。二、通过熟悉而又现实的分类活动,让学生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学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一)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并进行对比与交流,从而体会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1.通过创设“分气球”“分水果”等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明确给定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目的的基础上,进行自主

4、探究。2.通过汇报交流,呈现不同的分类计数方法。例如先分类再计数、边分边数同时画象形统计图、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类似于统计表)等方法。3.通过对比与交流,体会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分类计数的结果和呈现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比,让学生感受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不同,但分类的结果相同。(二)利用已有的分类知识与经验,让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1.通过创设“分组游戏”“动物分类”等问题情境,让学生讨论、交流分类的标准,并根据自己

5、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2.让学生经历简单统计表的生成过程。在课程实施中,首先让学生汇报交流分类计数结果的不同呈现方式;再引导学生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类似统计表)呈现结果;最后引导学生加上线,把单位统一写在前面,生成简单的统计表。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内的数据,感受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感受虽然分类结果不同,但是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的结果数据加起来总数是一样的。4.通过对学生不同分类标准的评价,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实际意义。例如,在例2的教学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按大人、小孩分类”“为什么要按男、女分类

6、”,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游戏需要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在课程实施中,我们不能为了分类而分类,不能一味追求分类的多样化,而应对学生所给出的各种方法作出必要的“优化”,即应当帮助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家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分析问题。要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地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三、让学生在分类计数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感受数据蕴涵信息。1.通过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感受分类与计数的紧密联系。例如,在例1的教学中,通过解决“哪种气球最多?

7、”“哪种气球最少?”等问题,让学生感受数据是蕴涵信息的。2.通过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感受数据是蕴涵信息的。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是统计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又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程实施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探索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完整过程,为后续的统计教学积累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活动经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