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仁学思想模块一第二讲测试答案.doc

孔子的仁学思想模块一第二讲测试答案.doc

ID:56049440

大小:33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6-19

孔子的仁学思想模块一第二讲测试答案.doc_第1页
孔子的仁学思想模块一第二讲测试答案.doc_第2页
孔子的仁学思想模块一第二讲测试答案.doc_第3页
孔子的仁学思想模块一第二讲测试答案.doc_第4页
孔子的仁学思想模块一第二讲测试答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的仁学思想模块一第二讲测试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孔子思想中的"礼”指的是?  选择一项:a.礼器   b.法律   c.礼貌   d.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反馈你的回答正确题目2正确获得1分中的1分标记题目题干有子曰:"(  )之用,和为贵”  。选择一项:a.礼b.勇c.仁d.信反馈你的回答正确题目3正确获得1分中的1分标记题目题干孔子认为"仁”的最基本的含义是 ?  选择一项:a.爱人b.忠恕c.仁政   d.克己复礼   反馈你的回答正确题目4正确获得1分中的1分标记题目题干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选择一项:a.人与自然的关系  b.国与国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国与国的关系 反馈你的回答正

2、确题目5正确获得1分中的1分标记题目题干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并称为全社会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学者是下列哪一位?   选择一项:a.孟子b.孔子c.朱熹d.董仲舒反馈你的回答正确题目6正确获得1分中的1分标记题目题干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选择一项:a.①④   b.②③   c.①③d.②④   反馈你的回答正确题目7正确获得1分中的1分标记题目题干"名不正则言不顺”是哪一学派的思想   选择一项:a.法家b.墨家c.道家d.儒家反

3、馈你的回答正确题目8正确获得1分中的1分标记题目题干孔子认为下列哪一项是"仁”的根本?   选择一项:a.立信b.正名c.修身d.孝悌反馈你的回答正确题目9正确获得1分中的1分标记题目题干下面你关于"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a.孔子认为"礼”是治国之本,可以安邦   b.要想达到自我修养的目的就先要用礼仪所要求的形式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c.孔子倡导的"礼”不带有等级制度,旨在维护社会下层的广大民众   d."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仪式,最初是指祭神祭祖的仪式   反馈你的回答正确题目10正确获得1分中的1分标记题目题干体现孔子思想中消极作

4、用的选项是 ?  选择一项: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有教无类   c.未知生,焉知死   d.忠恕   反馈你的回答正确题目11正确获得1分中的1分标记题目题干下列选项中对"孝悌”内涵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个?   选择一项:a.不能做不仁不义的事,以免让父母担忧   b.古人认为,维系一个家庭的和睦、稳定,需要父慈子孝   c.古人重视孝道,指的就是供养老人   d."孝”应该建立在亲情的基础上加以尊敬、敬重   反馈你的回答正确题目12正确获得1分中的1分标记题目题干对于孔子的"诚信”思想,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什么?   选择一项:a.孔子将"善”融入"诚信

5、”之中,强调"善”与诚信是一个统一体b.孔子认为"忠信”应该从日常生活做起,将言、行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纳入讲诚、守信的范畴   c.孔子认为"信”是为政治国、为人处世的基点。无"信”不足以为政,不能治国,同样不能做人d.孔子将忠君、孝敬与守信相提并论,认为这是有身份的文人,即"士”,应该恪守的三项为人的标准   反馈你的回答正确题目13正确获得1分中的1分标记题目题干以下选项中,表达孔子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思想的是 ?  选择一项: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子路》   b."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   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6、”《论语卫灵公》   d."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反馈你的回答正确题目14正确获得1分中的1分标记题目题干孔子以下言论中,表达"诚信”思想的是哪一个?   选择一项:a."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  b."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c."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治长》d."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   反馈你的回答正确题目15正确获得1分中的1分标记题目题干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什么?选择一项:a.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   b.有利于劳动人

7、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c.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d.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反馈你的回答正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