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人格背景的教师.doc

做有人格背景的教师.doc

ID:56053621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9

做有人格背景的教师.doc_第1页
做有人格背景的教师.doc_第2页
做有人格背景的教师.doc_第3页
做有人格背景的教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做有人格背景的教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做有人格背景的教师现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谈到著名教育家、艺术家李叔同时曾说过:“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原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这段话,引起了我对教师素质的思考。我觉得,夏丐尊先生所提出的“人格”背景一词,至今仍然不可缺少,因为它准确、精要地道出了教师最重要的从教素质。只有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保卫者而勤勤恳恳、呕

2、心沥血、鞠躬尽瘁的教师,才是最可尊敬的。以献身教育为重,以献身教育为荣,以献身教育为乐,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应当成为中小学教师必备的道德情操。这种人格背景,就是以高尚的师德、超人的才气、深厚的学业为基础,升华而成的具有感召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用今天的话说,主要有两点:一是认真严肃、敬业爱生的教育精神,即身正,属思想道德素质范畴;二是宽广厚实、多才多艺的学业才能,即学高,属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范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李叔同先生正是一位以深厚的学业、高尚的师德、超人的才气作背景,即“有人格作背景”,实行人格感化的大教育家

3、。要想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教师要有高素质。我们当然不能要求我们的教师个个都是李叔同,而且我们现在要求的“有人格作背景”也有新的内涵,如强调思想道德素质、强调与学生平等相处、注重爱心教育等。但是,“有人格作背景”,确实能够极大地增强教师从教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和欢迎。“有人格作背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人格作背景”,更能够使学生心悦诚服,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格、志趣,甚至影响学生的人生选择。教师对学生的爱,既是教师高尚道德的自我表现,又是一种教育

4、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热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真诚地喜爱学生所特有的纯洁、真诚、直爽和好奇,喜爱学生渴望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新鲜事物的愿望;热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把全部心血灌注到学生身上,既像慈母一样精心培育一代新人,又如严父一般严格要求自己的培养对象。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人格背景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学高是身正的基础,能使身正产生实际效应和巨大魅力。否则,身正就是空中楼阁,无所依附。身正是学高的根本,没有身正,难以保证学高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用武之地。不可设想,一个没有人格作背景的人能成为优秀的教育

5、家,成为名师。事实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也无不具有这种人格背景。所以,人格背景是教书育人必备的本领和才能,是为人师表必需的修养和精神,是21世纪教师必须具备的实实在在的从教素质通行证。  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有人格作背景”的教师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比如说,仅仅把教师这一职业看作是谋取生活资料的手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连钟也不愿意撞者,也许并末绝迹;虽在教师岗位上,但醉心于个人的事业而不考虑教学效果者,为数更不是个别的;教书不教人者,其数目也不少;不安心教育工作,盯着别的高收入行列,只待时机一到,就弃教而

6、走者,在近几年,好像有所增加。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人格背景,忽视人格背景,认识不到“有人格作背景”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重大作用。有些教师除了以点名、批评、考试、甚至体罚等强制性手段让学生听课、维护课堂秩序外,根本无法把学生的心拢到课堂上。有些教师虽然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却只能换来平庸的“苦劳”,只认为你工作还是可以的,就是效果差。有些教师满足于教学设计、语言表达、教学手段的纯熟运用,把教书育人降低到纯技术层面,只教书,不育人。有些教师只重文凭,不修本领;只重职称,不重德性;只图安逸,不思进取,以文凭、职称等遮羞布掩盖自己人格

7、背景的匮乏,年年考核倒数而不知愧。凡此种种,都足以严重挫伤学生求学上进的积极性,影响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形象,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甚至影响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未来。教师要学而不厌,严谨治学。第一,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不断提高,达到“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的境界。第二,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专攻博取,精益求精。专攻什么呢?当然是自己所授的那门课程。你是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刻苦学习和深入研究小学语文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内在规律:你是中学教师,就应该刻苦学习和深入研究中学教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内在规律……。在打好扎实的

8、专业基础的前提下,要有新的追求,向专业知识的更高层次进军。同时,还要学习多学科基础知识。当代科学发展的形势表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影响,边缘学科发展迅速。 因此,文科教师要懂得“理”,理科教师也要学习“文”。文理渗透,互相沟通,教学才能左右逢源。还要研究教学艺术,掌握教育规律。因为一个教师仅仅掌握知识,而没有掌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