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雨水排放系统现状和发展浅谈

城市雨水排放系统现状和发展浅谈

ID:5605506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19

城市雨水排放系统现状和发展浅谈_第1页
城市雨水排放系统现状和发展浅谈_第2页
城市雨水排放系统现状和发展浅谈_第3页
城市雨水排放系统现状和发展浅谈_第4页
城市雨水排放系统现状和发展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雨水排放系统现状和发展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城市雨水排放系统现状和发展浅谈  摘要:本文通过对浙江宁波市在台风、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下雨水排放系统的研究,分析其雨水排放系统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科学有效的雨水排放系统的整改措施和发展建议,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排水能力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应对能力。关键字:雨水排放系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TU823文献标识码:A1引言雨水排放系统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体系,是促进城市规划及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宁波市地处东南沿海,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夏季常会受到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侵害。过去

2、几年里宁波市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洪涝的敏感性不断增强。2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7历年的台风、强降雨等突发性极端天气考验了城市的雨水排放系统。例如,2012年的强台风“海葵”和2013年的强台风“菲特”分别造成宁波市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1.9亿元和333.6亿元。强台风带来的暴风和强降雨,造成余姚全城70%被淹五天,宁波市超5万辆汽车受损,地势低洼区域雨水倒灌,城区多处重要路段、下穿通道积水严重,部分道路被冲毁。图1下穿通道受淹图图2道路冲毁图引起城市内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

3、短时间内降雨量大、受纳的江河水位高是其客观诱因,而雨水排放系统的排水能力不足是其客观直接原因。造成雨水排放系统排水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了规划设计有待完善,老旧区域及乡镇现有排水系统的落后,河道局部堵塞,排洪体系不完善,排水系统管理体制亟待改进等。2.1规划设计有待完善1.部分重要区域的排水设施设计标准偏低。对常年遭遇台风、强降雨等天气的城市来说,降雨量易超过设计排水能力,从而造成积水等问题。2.室外地面硬化程度较高。在高歌猛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地面硬化面积的增加意味着渗水能力的弱化,径流系数的增加,且使地面渗水功能

4、大幅降低,地下蓄水能力差,一旦雨水袭来,会在短时间内使排水系统不堪重负,形成积水。3.城区多处下穿通道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现象。早期修建的下穿工程大多采用浆砌块石侧墙,其渗水严重,下穿整体结构密封性差,造成设计汇水面积外的雨水也排入到下穿通道内,进一步加重泵站的排水压力。74.部分地段未设置雨水口或雨水口设置不当。多数雨水出水口未设置防倒灌设施,在内河、外江水位超过出水口标高时,就会出现江河水倒灌的现象。2.2老旧区域及乡镇现有排水系统的落后和老化早期建设的老旧区域,地势较低,其排水系统多为合流制,且管径较小

5、,在遇到强降雨时,无法及时排放雨水,甚至出现雨水向低洼处倒灌,导致严重积水。对于建成年代较早的雨水管道存在老化现象,部分排水泵站也面临着元器件老化和过时的问题,使城市内涝更加凸显。2.3河道(即雨水的受纳水体)局部堵塞1.道路建设影响河道的疏水功能。宁波城区由多条高速、环城路、快速路、铁路包围,这对河道、排水系统产生阻隔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排水能力;部分道路在过河形式上采用了管涵的处理方式,部分桥孔窄小,大大减小了河道的过水面积,成为河道疏水的瓶颈。2.河道垃圾堆积。台风期间,被暴风吹落的大量树叶、树枝以及杂物

6、垃圾进入河道,堵塞了桥孔、管涵、雨水出水口,阻隔了河道内的水流,也使管道内的雨水无法顺畅地通过出水口排至河道。2.4防洪排涝体系及设施的不完善7宁波平原河道虽多,但缺乏完善的防洪排涝体系,水库泄水及山区泄洪的通道单一,在遇到台风、强暴雨天气,水库水大量涌入内河,山洪直泄平原腹地,使排水设施不堪重负,再加上城区排涝受到江河水位的顶托,造成城市排涝不畅。此外,城区碶闸数严重不足,内河受纳的雨水无法及时排至外江,进一步加剧内涝。2.5排水系统管理体制亟待改进由于我国大多数城市建设是规划、建设、管理三方分离的模式,缺乏统一

7、性、全局性。地下管网实施市、区、产权单位各成体系的分管模式,行业监管指导刚性不足,缺乏制约能力。管理体制的不合理,建设资金、运行维护费用的不足,使排水系统在建设、运行、维护过程中,不能实现其整体的设计功能,造成城市内涝。3整改措施及发展建议3.1立足现状,着眼长远,科学地完善城市排水规划。要解决雨水排放系统存在的问题,不是哪里有水就去哪里抢险,而是要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指导思想,立足城市现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着眼于未来,建立科学的雨洪专项综合规划,使城市排水工程成为城市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7对于城市排水设计标

8、准,应实行“不同区域,不同标准”的原则,在经济合理性的前提上,科学合理地提高重要干道、下穿通道及重要区域雨水设施的设计标准。在排水规划及相关工程的设计中,应制定地面硬化指标,控制地面硬化率,充分发挥绿地的渗水、蓄水能力。3.2借鉴经验,调整思路,合理地运用先进技术针对我国多数城市雨水排放系统的不足,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相关城市先进的排水系统规划建设经验。美国鼓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