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提升训练试题C卷 含答案.doc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提升训练试题C卷 含答案.doc

ID:56069424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6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提升训练试题C卷 含答案.doc_第1页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提升训练试题C卷 含答案.doc_第2页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提升训练试题C卷 含答案.doc_第3页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提升训练试题C卷 含答案.doc_第4页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提升训练试题C卷 含答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提升训练试题C卷 含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市(区县)姓名准考证号………密……….…………封…………………线…………………内……..………………不…………………….准…………………答….…………题…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提升训练试题C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2、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3、小伟为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在课堂上总扮鬼脸,老师和同学都不予理睬,于是他扮鬼脸的行为逐渐减少。这体现了那种氧化原理()。A.消退B.负强化C.惩罚D.正强化4、布鲁纳认为学生具有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及()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A.互惠内驱力B.认知内驱力C.自

3、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个人修养法6、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是()。A.乌申斯基B.皮亚杰C.维果斯基D.鲁利亚7、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被称为()。A.班级授课制B.分层教学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8、文化(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A、教育制度B、教育规模C、教育方法D、

4、学校课程内容9、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10、为现代儿童发展观奠定心理学理论基础的是()。A.皮亚杰B.维果斯基C.布卢姆D.施太伦11、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做完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一特性?()。A.生产性B.永恒性C.相对独立性D.工具性12、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专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A、双轨学制B、单轨学制C、

5、中间型学制D、分支型学制第5页共5页13、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14、陈冬看到自己的朋友因为学习成绩优异收到校长的亲自嘉奖后,也考试加倍努力学习力争取得优异成绩。这种强化属于()。A、直接强化B、替代强化C、自我强化D、内部强化15、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16、主张以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了()。A.神学的教

6、育目的论B.教育无目的论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17、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性D社会课程18、郭阳同学最近总是不由自主地反复洗手,即便是洗了几遍仍然认为没洗干净。明知没有必要,却不能控制自己。这说明他可能患了()。A.抑郁症B.焦虑症C.强迫症D.恐怖症19、以下不属于范例教学基本特征的是()。A.基本性B.基础性C.有效性D.范例性20、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21、教学是一种交往过程,

7、是()。A.认知过程B.教师主导学生主体C.教师与学生双主体D.学生主导教师主体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持久保存。2、学校可以为了教学而忽略其他事情。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与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4、负强化就是惩罚。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第5页共5页2、试简述人格的结构。3、怎样促进迁移的教学?4、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

8、36分)1、田雨从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被某中学录用为语文教师,上岗后,她精神饱满,信心十足,相信只要积极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就能够成为一名好教师。在教学中,田雨虚心向老教师请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