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doc

论文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doc

ID:56077581

大小:6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6

论文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doc_第1页
论文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doc_第2页
论文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doc_第3页
论文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doc_第4页
论文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兰州市西固区金沟中学朱文斌内容摘要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由于受各种因索的影响,部分学生心理不健康,不能适应家庭、学校和社会。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使其健康发展,使我们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要解决的问题。21世纪的教育以终身教育和个性教育为两大显著特征。“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当今社会每个人都而临的重要课题。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既有博学的知识,又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和未来对他们的基本要求。关键词现代教育心理健康全面发展适应社会1健康的含义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的定义定为四个方而,躯体健康、心理健康、

2、社会适应良好、道徳健康。而后面两个方面,实际上也可划归心理健康范畴。人们很重视身体健康,但一般人们说到健康也仅指身体健康。其实,健康的含义不仅是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其至在某些情况下,心理是否健康对一个人的影响其于身体是否健康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2中学生的心理特点2.1认知能力:中学牛观察的目的

3、性、自觉性提高了,观察的时间更为持久,在概括性和精确性上有所提高;中学生思维已由具体的形象思维过程发展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并且由经验型转向理论型,表现在逻辑思维的组织性、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的发展上;在面临问题时能够较快地从根本上抓住孑盾焦点,能够独立、批判地思考,对同学、老师、家长书本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喜欢争论和怀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迷信权威。2.2情感:中学牛的情感丰富、高亢而热烈,富有朝气、容易动感情,也容易激怒,情感体验比小学牛深刻;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幻想,具有活泼愉快的心境;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提高,情感有吋带有矛盾性和两极性;好交往、重友

4、情,友谊迅速发展;由于性发育和对未來的向往,在异性交往中有时会遇到困惑。2.3意志:中学生意志特点主要表现在冃的性、果断性、自制力几个心理品质上,能够有冃的、自觉地做出意志决定和努力;在果断性上有了显著发展;自控能力不断增强。2.4人生观、价值观年龄的增长、视野的开阔及受教育年限的延长,使中学生开始对人生及世界进行思考和探索。2.5道德品质学生的品德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即道德认知(知)、道德情感(情)、道德意志(意)和道德行为(行),它们相对独立有彼此联系,密不可分。道德认知表现在道德思维的发展和道德观念的建立上;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徳需要是否得到实现而引起的主观的内心体验

5、,它伴随着道徳认知的发展而加深;道德意志表现为战胜非道德的动机、排除困难执行道德动机而引起的行为决定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高低的标志,它要通过一些劣的模仿、多次强化、有意识的练习和与不良行为习惯的斗争才能实现。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近年來,由于社会发展带來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

6、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育•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如果要例举这方面的事例,发生在我们学校的事件,就有好多。有吋候和外校教师交流时,经常提到这方而的事例。学生对抗教师,集体出走等层出不群。更有甚者,自杀或者杀死自己的亲人,在中外都时常报道,我们的身边也不时遇到。但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

7、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而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4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4.1引导学生认识他人,认识自己,注意自我调节心理机制的形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故事中榜样人物的心态,这对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