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 高山流水课文简析 沪教版.doc

五年级语文下册 高山流水课文简析 沪教版.doc

ID:56082692

大小:13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19

五年级语文下册 高山流水课文简析 沪教版.doc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 高山流水课文简析 沪教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 高山流水课文简析 沪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6高山流水一、课文简析:这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文章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回味。伯牙“破琴绝弦”,喻示

2、了“真知己”的境界,文章让我们懂得知音难求,人生要珍惜友谊,而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本课语言极为凝炼,由于古今词义和句式的差异,学生理解文言文会有一定的困难。但课文有“注释”和“译文”,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二、学习建议:·导入新课方法1:可以先让学生听《高山流水》音乐,听后让学生简单交流音乐带给自己的感受以及所产生的联想,再揭示课题。方法2:可以出示与知己好友相关的诗句,请学生猜下句,如:“海内存知己”、“桃花潭水深千尺”、“春草明年绿

3、”、“劝君更进一杯酒”等,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诗句的共同特点,导入本课学习。·字词教学因为是古文,理解文中字词意思就很重要。只有理解了字词才能理解句子,从而理解课文。学生可以借助注释和译文来理解字词的意思,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古今词义有些是相同的,现代继承了古代的意义;也有些是不同的,有发展变化。如“终身不复鼓琴”中的“复”,古今词义基本相同。而“志在高山”的“志”是心里想着的意思,跟现在常用的“志气、志向”不同。“洋洋乎若江河”中的“洋洋”是形容水大的样子,今天已用来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4、,意思有了发展。·阅读教学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读出一定的节奏感来。2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学生尝试读文,根据读文情况教师可示范读文,指导学生恰当停顿,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课文读通顺后,请学生根据注释、译文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能

5、贯通上下文。了解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们是知音。伯牙“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就听出“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感受到“洋洋乎若江河”。琴虽无言,而心相通,这才是“知音”。推而广之,凡能以心相通,相互默契的好朋友都可以称为知音。至于钟子期为什么能成为伯牙的“知音”,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钟子期很懂音乐,所谓“操千曲后晓声”,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的朋友非常了解,能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在朗读中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交流对“知音”的感受和体会。可安排学生聆听《高山

6、流水》,欣赏浑厚、流畅的旋律,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还可以以此音乐为背景,背诵课文。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