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doc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doc

ID:56095306

大小:149.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20-03-16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doc_第1页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doc_第2页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doc_第3页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doc_第4页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草稿)前言 我区位于山西省北中部,是忻州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的中心。近几年来,随着全区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截至2010年底,全区生产总值完成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18.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8.375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85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多年来,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招商引资,大项带动,民营企业得到迅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科学技术进步明显,曾在19

2、97年就完成了山西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申报工作,并获得成功。之后,十多年来,我们着眼未来,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科技园区,使工业经济得到新一轮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社会各项事业明显进步,人民的幸福指数逐年提高。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科技的最终结果。在取得不少成就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区虽然在近十多年来成就较大,但与一些先进县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为抓住国家支持中西部发展的历史机遇,实现人口、环境、科技等各项事业的同步推进,我们根据《中

3、国21世纪议程》和国家建立“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要求,在省市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相关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广泛调研,集思广义,通过详细论证,特制定了本规划。希望通过本规划的实施,进一步推动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本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线,突出我区发展的重点,突出我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按照“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的要求,制定出了操作性强,并适合我区发展的基本路线和方针,对我区今后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本规划是在1997年申报《山西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又根据我区近

4、几年的形势发展,而修改完善的。同时,本规划也与我区已完成的“十一五”规划和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相连结。本规划的起止年限从2011年到2015年。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及区情分析 一、基本情况(一)自然地理情况我区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介于北纬38°13′—38°41′,东径112°17′—112°58′之间。南靠阳曲,东连定襄,西邻静乐,北依原平,西北望宁武。东部为河流冲积平原,与定襄平原连接构成忻定盆地。南、西、北群山耸立,有系舟、云中、陀罗、金山诸山及忻口、石岭、赤塘诸隘,古称“晋北锁钥”。总面积19

5、54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辖20个乡镇办事处,394个行政村。我区自然资源虽多,但储量并不丰富。全区有耕地87万亩,可供开采的地下水年储量为1.01亿立方米,地表水总量1.09亿立方米。矿产已探明的有近30种,但主要的是铁、锰、铜、金、铌、钽、铍、铷、铀等,且储量小,规模小。非金属矿石主要有:长石、石英、白云母、石灰岩、花岗岩、豆砂等,除石英石与豆砂储量较多外,其它的都很少。此外全区有较丰富的地下热水,主要分布在奇村、金山、银山西侧第四系地层中,含水层厚40米。现有低温热水井分布的面积约0.15平方公里,水温3

6、4—58℃,总热流量3819.5大卡/秒,涌水量可达7000立方米/日。我区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处在连接山西省会太原与首都北京的主要通道之上。境内交通业发达。北同蒲铁路纵贯南北,108国道、大运高速公路、忻台线、忻黑线、忻五线等省道以及数条县道过境,交通网络密布,对改善全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作用明显。(二)经济建设近几年来,我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区情,率先发展,全区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80亿元,财政收入实现8.3757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895亿公斤,城

7、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8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85元,全区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1、农业。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全区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78万亩,其中瓜菜、制种、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初步形成了以播明、奇村、高城、解原、东楼等乡镇为主的制种基地,以庄磨、兰村、三交等丘陵山区乡镇为主的小杂粮优势;以“三办”、兰村为中心的绿色食品基地和无公害示范基地,甜糯玉米、红芸豆、荞面猫耳朵、蜂王浆系列产品等二十余项农产品已获得国家绿色认证。规模养殖取

8、得长足进展,规模养殖户已达2000余户。猪存栏12.5万头,羊存栏15.6万只,鸡存栏320万只,奶牛饲养量达到4.6万头。林果业发展优势明显,民营林业发展到6545亩。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已完成15个试点村和26个重点推进村建设。2、工业。依靠独特的地理优势,我区狠抓招商引资,大项带动战略的实施,目前已完成了豆罗、兰村、义井、高城等四大工业园区建设。全区已初步形成机械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