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结构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1.doc

2011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结构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1.doc

ID:56097047

大小:3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19

2011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结构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2011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结构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2011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结构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2011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结构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2011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结构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结构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1.人类对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  )A.对地质构造的研究B.对地震波的研究C.对地热能的研究D.对地质灾害的研究答案:B2.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潜泳的人(  )A.不会感觉到地震B.会感到先颠簸后摇晃C.会感到先摇晃后颠簸D.会感到上下颠簸答案:D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分别是(  )A.氮和铝       B.氧和硅C.硅和铝D.氧和铝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答案:D4.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A.莫霍面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

2、堡面上部附近D.内外地核之间解析:根据波的传播图可以得出正确结论。答案:C5.下列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A.大气圈B.水圈C.生物圈D.岩石圈解析:自地面向上,大气层可以延伸到数千千米的高空。根据人造卫星的探测资料,在2000~3000km的高空,大气的密度与星际空间的密度相似,这个高度可以看作是大气圈的上界。答案:A6.按照存在的位置和状态,水圈内的各种水体中与人类社会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海洋水B.陆地水C.液态水D.生物水解析: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按照它们存在的位置和形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

3、生物水,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陆地水主要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答案:B7.生物圈是指(  )A.被生命强烈改造了的地球表面B.在太阳系中,有别于其他行星的唯一特殊圈层C.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D.指地面以上100米到水面以下200米这一薄层解析: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地面以上100米到水面以下200米这一薄层是其核心部分。地球区别于其他行星的条件不仅有生物圈还有水圈。答案:C-6-8.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A.地壳B.下地幔C.软流层D.地核解析: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答案:C

4、9.有关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壳由大陆和海洋组成B.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5千米C.地壳的厚度是不均的D.地壳的物质结构与上地幔很相似解析:地壳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是地表至莫霍面之间厚度极不一致的部分,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地壳的物质结构与上地幔顶部很相似,因此A、B、D三项均为错误答案。答案:C10.地球内部各圈层中,地幔层的特点是(  )A.平均厚度60~70千米B.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C.平均每深100米,地温增高3°CD.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解析: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下界面在

5、距离地表2900千米深处。地幔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起来叫做岩石圈,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答案:D读下图,回答11~13题。11.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D.各圈层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解析: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答案:C1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B.地球

6、内部温度的变化C.地球内部组成物质的变化D.地球内部压力的变化解析: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答案:A13.有关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属于地壳的一部分B.岩石圈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以下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6-解析: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答案:D14.下图为“地球内部结构部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B、C、D分别代表地球

7、内部的某一部分,请写出各自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2)F、G分别是地球表层部分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3)E为__________面,此面深度在不同地区有何不同?地震波在通过此面时有何特点?这种特点说明了什么?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地壳、地幔、岩石圈、软流层的理解程度。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岩石圈除了包括地壳外,还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软流层处在上地幔上部。地壳厚度不均,陆地较厚,海洋较薄。因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

8、的分界线,上下物质成分有异,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也会改变。答案:(1)地壳 上地幔 岩石圈 软流层(2)大洋 大陆(3)莫霍 在大陆部分较深,最深处可达70千米,在大洋处较浅,最浅处不足5千米,陆地部分平均深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深6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