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线形设计.doc

公路线形设计.doc

ID:56099911

大小:10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6-19

公路线形设计.doc_第1页
公路线形设计.doc_第2页
公路线形设计.doc_第3页
公路线形设计.doc_第4页
公路线形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路线形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线形设计9.1一般规定9.1.1路线设计应使公路线形同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应使线形流畅、连续、视觉良好,保证行驶安全、舒适与经济。9.1.2公路线形是由平、纵、横三个面组成的立体形状,选线时,必须综合考虑平、纵、横三个面的组合。9.1.3同一设计速度的设计路段长度不宜过短,线形技术指标应尽量保持相对均衡。两相邻不同设计路段之间其技术指标应逐渐变化。9.1.4线形设计的要求与内容随公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不同而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设计速度为≥60km/h的公路,应注重立体线形设计,尽量做到立体线形连续、指标均衡、景观协调,使行驶视觉

2、良好、安全舒适。设计速度愈高,线形设计所考虑的因素应愈周全。对于平原区高速公路还应避免长距离采用单调乏味的单一线形。设计速度为≤40km/h的公路,首先应在保证行驶安全的前提下,正确地运用线形要素,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力求做到各种线形要素的合理组合,并尽量避免和减轻不利的组合,以提高服务质量。9.1.5线形设计除应从行驶力学上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在营运上达到经济、合理外,还应注重驾驶者的视觉、心理及生理方面的要求。9.1.6应根据设计条件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技术指标的最小(或最大)值,并保持各种线形要素的均衡性、连续性

3、,避免线形突变。9.1.7在路线交叉前后应尽可能采用技术指标较高的线形。9.1.8平面线形设计应结合地形、地物、地质、大型构造物(桥梁、互通立交、隧道)等不同特点,选用相应技术指标进行组合设计,应合理运用直线和曲线(圆曲线、回旋线)线形要素,不得片面强调以直线或以曲线为主,或必须高于某一比例。9.1.9对立体线形应运用公路路线透视图,或动态连续透视图,或公路路线动态模拟系统进行检验与评价。9.2平面线形设计9.2.1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均衡,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敷设

4、曲线,并尽量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公路转角过小时,应设法调整平面线形,当不得已而设置小于7°的转角时,则必须设置足够长的曲线。3两同向曲线间应设有足够长度的直线,不得以短直线相连,否则应调整线形使之成为一个单曲线或复曲线或运用回旋线组合成卵型、凸形、复合形等曲线。4两反向曲线间夹有直线段时,以设置不小于最小直线长度的直线段为宜,否则应调整线形或运用回旋线而组合成S形曲线。三、四级公路两相邻反向曲线无超高、加宽时可径相衔接;无超高有加宽时,中间应设有长度不小于10m的加宽缓和段。工程特殊困难的山岭区,三、四级公路设置超高时,中间直线长度不

5、得小于15m。5曲线线形应特别注意技术指标的均衡与连续性。6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长的直线或回旋线。9.2.2直线的运用1采用直线线形应特别注意直线同地形的关系,在运用直线线形及决定其长度时,必须持谨慎态度,并不宜采用长直线。2下述路段可采用直线:1)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开阔谷地。2)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等以直线条为主体的地区。3)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4)路线交叉点前后。5)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3当直线长度大于1km时,应注意:1)纵坡不应过大,一般应小于3%。2)同大半径凹型竖曲

6、线结合为宜。3)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宜采取栽植不同树种或设置一定建筑物等措施。4)长直线或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应对路面超高、停车视距等进行检验,必要时须采用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4直线长度亦不宜过短,特别是同向平曲线间不得设置短的直线。9.2.3圆曲线的运用1在适应地形的情况下应选用较大的曲线半径。2在确定圆曲线半径时,应注意:1)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最小平曲线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2)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于圆曲线最小半径的“一般值”。3)地形条件特殊困难而不得已时,方可采用圆曲线最小

7、半径的“最小值”。4)应同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5)应同纵面线形相配合,必须避免小半径曲线与陡坡相重合。9.2.4回旋线的运用1回旋线在线形设计中应作为主要线形要素加以运用。2在确定回旋线参数时,宜在下述范围内选定:R/3≤A≤R(9.2.4)式中:A—回旋线参数;R—与回旋线相连接的圆曲线半径(m)。A值的大小依据地形条件及线形要求而确定。当R接近于100m时,取A等于R;当R小于100m时,取A等于或大于R。当R较大或接近于3000m时,取A等于R/3;当R大于3000m时,取A小于R/3。9.2.5直线

8、、圆曲线、回旋线的组合,可视情况选用以下几种组合型式:1基本型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如图9.2.5-1。τ图9.2.5-1基本型A1R=∞R2A1基本型的两个回旋线参数应符合本规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