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习惯应从学会倾听开始论文.doc

培养习惯应从学会倾听开始论文.doc

ID:56100813

大小:1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19

培养习惯应从学会倾听开始论文.doc_第1页
培养习惯应从学会倾听开始论文.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培养习惯应从学会倾听开始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培养良好习惯应从学会耐心倾听开始【论文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而“耐心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很长时间和途径培养而成的。注意倾听他人意见,准确表达自己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倾听与表达共同组成与人合作的基础。而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更多注重说、读、写、而忽视倾听习惯的培养,结果课堂上不会倾听的学生为数不少,更有少数学生根本不愿意倾听同学、老师的发言,这样导致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松散。针对这种情况,谈了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以及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关键词】培养良好习惯学会耐

2、心倾听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倾听是课堂高效的前提,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保证。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运用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也就是说,人有大约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当我们聚焦语文课堂时,却发现学生的倾听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不爱听;只选择感兴趣的听;只听不思考;坐得端正,假装在听;遗忘快。造成小学生不爱听,甚至不会倾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其中相当一部分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在课堂中主要表现为表现欲强

3、,总认为自己想的都是对的,别人说的都是错的,希望课堂成为他独自展示自我的舞台,有的还会表现出更多的行为问题。2.较弱的集中注意能力。养成倾听习惯的首要前提就是能很好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我曾多次调查三四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多保持在20分钟左右,一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只保持在12分钟左右。3.平淡的课堂教学。平淡的课堂教学会对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能力产生影响。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课堂教学设计简单,让学生觉得无趣;教学情感冷漠、教师语言平淡,会让学生感觉难以亲近;教学目标不明确,会让学生不好把握;教学流程不清晰,会让学生思路模糊;教学问题深奥,会让学生很难

4、理解……这些都会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不能很好地倾听。4.辅助媒体的不当使用。有些课堂教学由于教学辅助媒体,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滥用,往往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学生有时往往沉浸在精彩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中,对教师的语言和一些要求,反而心不在焉。作为教师,我们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呢?第一,明确要求----专心、耐心、虚心、用心。一堂课,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是前半堂课。因此,上课铃声一响,教师就应要求学生很快进入倾听状态。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提前1~2分钟在教室里静一静心,做好上课听讲的准备(也就是倾听)。接

5、着要求学生明确听的要求: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擦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四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做到边听边想,要有选择地接受,记住别人说话的要点,积极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多思、多说。第二,教师垂范----为学生树立倾听的榜样。小学生的向师性很强,所以要求学生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先为学生树立倾听的榜

6、样,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师范教育。首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到信任。如课堂上同桌间、小组间学习讨论时,教师可以俯下身子,加入到他们之中,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讨论。其次应该真诚执著,精力集中。在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时,教师要全神贯注,凝神倾听,带着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学生,向对方和全体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我正认真地听你说。真正懂得倾听的教师,他的学生自然而然地也会倾听,无须向学生反复强调倾听有多重要。特级教师窦桂梅在课堂上是这样倾听的:笑盈盈地站在讲台边,微侧着身子,凝神注视着发言的学生;听到精彩的发言她会轻轻地拍拍学生的肩膀;学生幽默的表达,

7、会让她放声大笑;学生读到深情处,她也跟着热泪盈眶。教师就应该这样,学会用心倾听,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记得李政涛老师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如果专注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就能从他们的发言生成、提炼出许多智慧的火花,从而造就课堂的精彩。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的结尾时,问:假如你们到此旅游,见到桂林这么奇、秀、险的山,漓江这么静、清、绿的水时,你会怎么做呢?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答道:“我们要保护好这里的环境。”

8、(这正是我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之一。)与此同时,我还听到了一个微弱的声音——“我想带一壶水回去!”面对与众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