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写景抒怀篇阅读.doc

中考文言文写景抒怀篇阅读.doc

ID:56102329

大小:7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6

中考文言文写景抒怀篇阅读.doc_第1页
中考文言文写景抒怀篇阅读.doc_第2页
中考文言文写景抒怀篇阅读.doc_第3页
中考文言文写景抒怀篇阅读.doc_第4页
中考文言文写景抒怀篇阅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写景抒怀篇阅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阅读《小石潭记》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B.以其境过清咨臣以当世之事C.不可久居高可二黍许D.隶而从者太守归而宾客从也8.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2分)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中的鱼大约白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

2、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9.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

3、清”二字加以揭示。10.同为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提到“乐”,两文中的“乐”,乐在何处,不同点是什么?(3分)二、阅读文言文《岳阳楼记》(节选),完成第10——14题。(16分)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喂,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4、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④咦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乎?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嗯!微斯人,吾谁与归?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4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与人佣耕B.或异二者

5、之为不足为外人道也C.不以物喜何以战D.吾谁与归云归而岩穴暝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②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译文:12、“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2分)答:13、请写出选文中具体体现“二者之为”的两个短语,并说出“二者之为”所表现的胸怀与古仁人有何不同?(用原文回答)(3分)答:14、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第②③两段对第④段的作用。(3分)答:三、阅读《醉翁亭记》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

6、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往来而不绝者B.游人去而禽鸟

7、乐也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C.而不知人之乐D.射者中,弈者胜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1.选出下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选文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B.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C.选文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D.文中用了不少对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

8、强。22.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四、阅读《满井游记》一文(节选),完成14~18题。(共12分)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