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班幼儿适应能力.doc

培养小班幼儿适应能力.doc

ID:56106916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9

培养小班幼儿适应能力.doc_第1页
培养小班幼儿适应能力.doc_第2页
培养小班幼儿适应能力.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培养小班幼儿适应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娃娃家”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指小班幼儿对生活环境改变后的初步自理、服务能力,对新的社会环境的交往能力,以及最初学习生活的参与能力。  在小班诸多区域游戏中,“娃娃家”游戏与幼儿的生活最为贴近,是幼儿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娃娃家”能使幼儿在“家”的氛围中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和放松,在游戏情景中再现生活经验。他们对这些内容很熟悉,如吃饭、睡觉等,并希望自己能成为爸爸妈妈照顾孩子,像他们的爸爸妈妈那样做。因此,在园级、班级教研计划的的指导下,我将以“娃娃家”活动为切入口,探究小班幼儿适应能力的培养。一、目标的确定:

2、1、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指幼儿逐步接受现存社会的生活方式,学习自我生存,自我服务,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过程。具体目标为:⑴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会自己进餐,初步养成较好的进餐习惯。⑵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自己穿脱衣裤,逐步养成文明的入厕习惯。⑶学习使用手帕,逐步掌握正确使用手帕的方法。⑷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知道饭前便后、手脏时要洗手。2、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指幼儿逐步接受外部世界,形成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过程。具体目标为:⑴能与教师打招呼,喜欢上幼儿园,愿意将需要告诉老师。⑵熟悉同班同伴的名字,乐意接受同伴的邀请。⑶不独占玩具

3、,知道大家一起玩的道理。⑷初步了解一些常用的规则。在老师提醒下能遵守规则,并学习使用礼貌用语。3、学习适应能力的培养:指幼儿进入集体后,参与集体活动,接受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具体目标为:⑴有参加各类活动的兴趣,能与同伴一起愉快地玩耍。⑵对有兴趣的活动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⑶对学习有兴趣,愿意向成人提问。⑷在游戏中有承担社会角色的愿望,逐步提色的愿望承担能力。二、落实的措施:在教育实践过程中:1、合理化分“娃娃家”的位置  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娃娃家”是小班幼儿特别喜欢玩的游戏,也是参与人数较多、玩具摆放较乱

4、的区域。因此,我们将充分利用玩具柜分割出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并尽量选择靠墙的地方,这样幼儿可以在玩具柜里摆放自己所需的玩具,累了时也可以靠在墙边休息一会儿。相对独立的空间为幼儿营造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这样他们可以不受打扰的,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进行自己的游戏。2、合理投放适宜的材料:(1)数量充足、种类多样:“娃娃家”就像一个小家庭如:卧室用品:床、柜子、电视等,厨房用具:锅、灶台、勺子、食物等,各种毛绒玩具、靠垫等为幼儿提供一个舒适的“家”的环境。结合他们好模仿,爱独立操作的特点,每一种材料的数量相对要多,以满足幼儿的需求。(

5、2)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小班幼儿直观、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明显,喜欢色彩鲜艳、有声响、有动感的材料,但他们目标意识淡薄,操作方式简单、而且只满足于操作过程,有趣的玩具和操作材料,我们在制作区域材料时要力求色彩鲜艳、形象美观,这样在感官上对幼儿就有了一种吸引力,很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让孩子们会被这里颜色鲜艳、丰富多彩的玩具所吸引,忘记了恐惧与焦虑。(3)难易适度、有层次性: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预先作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孩子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

6、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并循序渐进的投放于区域活动中。结合专题研究,我将做到大目标在心中,小目标有层次,让每一个孩子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工具和操作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完成,让每个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都得到发展。3、注重观察、有效指导在小班,自己将角色的身份参与幼儿游戏,并注重幼儿游戏过程的观察,一方面,把握时机,直接或间接介入游戏,对每一个幼儿进行有针对的、多样化的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困难。另一方面,为下一步材料的调整积累经验。此外,还要注重游戏

7、评价,为幼儿梳理经验,与幼儿分享成功的喜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