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学.doc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学.doc

ID:56111303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9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学.doc_第1页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学.doc_第2页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学.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学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我一直在思索的就是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学,让孩子喜欢上学,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更重要的应该是家长的事。让孩子喜欢上学,既是他学校生活的开始,也是贯穿他整个学习生活始终的事。一个学生只有喜欢上学才会爱上学习。是不是喜欢上学,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能否健康成长。作为一个一年级学生的家长,经历了孩子上幼儿园和上小学,有幸的是,孩子自上幼儿园以来,除了第一天去幼儿园时不太愿意之外,从来没有发生过不愿意去学校的事。学校生活对他来说是愉快的,妈妈还会时不时地因为他犯的一些小错误拿不让他去上学作为“威胁”,这中间自然少不了老师们辛勤的付出。今天我想

2、作为一名家长谈谈自己在让孩子喜欢上学方面的一点心得体会。一、家长的焦虑会带给孩子更多的不适。对于刚刚独立的孩子,家长总是有太多的担忧。在论坛上经常看到孩子入学前焦虑甚至有些神经质了的母亲。孩子是敏感的,家长的这种焦虑他们能感受到,并且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会加重孩子的不适应。开学前的培训上,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长是在专心地听老师生动的讲座,而不是心神不宁地东张西望担忧着孩子。我是一直认真地倾听老师的讲座并认真地做了笔记。到了领孩子的时候,我只是说了句“儿子,上学真好”。无论你有多少不安,一定不要表现出来,把上学当作一件很平常的事,一件令人开心的事,相信孩子一定能行,孩子会平稳地

3、适应新的环境。只有家长不焦虑才会有孩子的不焦虑。二、老师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让孩子尽快地喜欢上老师。我们作家长的可能都还有记忆,我们上学的时候,如果我们喜欢哪科老师,即便是我们本不那么喜欢的科目,这科的成绩也会好,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对于尚不太懂事的孩子,喜欢老师是他喜欢学习的关键。家长一定要不断发现老师身上的闪光点并不断地强化给孩子。儿子上学后,我们回家后谈论最多的是老师。我经常会说“哎,儿子,我发现邓老师很厉害哎,她能一下子就知道小朋友在想什么”;“儿子,猜猜邓老师今天给妈妈说了什么?她说你今天上课注意力集中了很多,是真的吗?”;“儿子,王妈妈说你写字比以前规范了很多

4、,进步很大,真好”……  经常这样强化这些观念的结果是现在孩子自己就会回来说“妈妈,我喜欢邓老师,她很严格,可她对我们可好了”;“妈妈,王妈妈笑起来眼睛象弯弯的月亮,可好看了,生气的时候只是脸稍微变长点,也不发火,我可喜欢了”;“MS王声音可温柔了,很可爱”;“国学老师教给我们很多道理”;什么国象、美术、音乐等等这些我还不认识的老师儿子回来总能够说出他喜欢他们的理由。抓住了孩子反馈回来的这些信息,我在家会找时机不断地强化这些,并且经常用羡慕的口气说“哎,儿子,妈妈太羡慕你了,有这么好的老师,教给你们那么多本领,要是他们也能给妈妈上课就好了,哪怕上一天也行呀。”每每这时候

5、,儿子就特别自豪。当孩子喜欢上老师的时候,他就不会不喜欢老师教的课的。儿子上学以来,会认真地完成每个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想和他喜欢老师是分不开的。当然这些最主要的是儿子碰到了好的老师,但不可否认的是,家长自始灌输的这种理念也帮助了孩子。一、抓住孩子在学校的兴奋点,让孩子对上学充满期待。当孩子对上学充满期待的时候,能去上学成为他认为的一件开心和光荣的事情。孩子进入一个新环境时,会有一些不适应,但新环境同样对他有很大的吸引力。比如他会交到新的朋友,学到更多的本领,有更多他喜欢的科目等等。一定要及时抓住吸引他的地方,不断强化,孩子脑子里就会有一种企盼,希望能去学校。四、用努力而

6、不是用分数去评价孩子。家长不应该只注意孩子的功课、成绩,而是要看孩子的整体性表现,一定要看到孩子的努力,并且不吝啬称赞。如果孩子已尽力,但仍没有取得好成绩,家长也应表示理解,不要让他有太大的压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分数并不能用来评估一个人的未来。要让孩子知道,最重要的是自己努力过。当今分数成了教育不可逾越的鸿沟,许多家长受“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误导,从孩子上学伊始就将目光紧紧盯着孩子的分数,生怕孩子会丢掉一分,恨不得孩子从始至终都得100分。这将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压力,可能会适得其反,造成孩子厌学。实践中,我比较注重孩子学习的过程,看到他的进步而不是他的成绩。儿

7、子只要愿意学习,有进步就是我最开心的事,而不是盯紧了那个100分。儿子上小学前除了幼儿园教得那一点拼音和计算外,我们没学过学校的课程。加上儿子是左利手,上学后才正式要求改为右手,这样无论从写字的速度、规范还是正确率来说,他都和别人有不少差距。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测试时,儿子错了一半多,属于不达标的孩子。我和老师及时地沟通了情况,学着老师的样子,给予了儿子鼓励,帮助他找到原因,没因为他的成绩批评他,儿子当时感动地说了句“妈妈你和王妈妈一样好。”这句话妈妈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以后,儿子学习的积极性比以前大有提高,有时候周末会自己主动地要求多做一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