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水华对鱼类的危害和蓝藻水华的控制.doc

蓝藻水华对鱼类的危害和蓝藻水华的控制.doc

ID:56112667

大小:3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16

蓝藻水华对鱼类的危害和蓝藻水华的控制.doc_第1页
蓝藻水华对鱼类的危害和蓝藻水华的控制.doc_第2页
蓝藻水华对鱼类的危害和蓝藻水华的控制.doc_第3页
蓝藻水华对鱼类的危害和蓝藻水华的控制.doc_第4页
蓝藻水华对鱼类的危害和蓝藻水华的控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蓝藻水华对鱼类的危害和蓝藻水华的控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业整理.蓝藻水华对鱼类的危害和蓝藻水华的控制我国蓝藻(蓝细菌)分布广泛,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养殖中后期水温适宜,水体pH升高,导致近几年来全国主要鱼类养殖区养殖中后期蓝藻大量繁殖和高密度聚集,水华频繁发生,给鱼类养殖带来很大的危害。我国大型湖泊由于水体日趋严重的富营养化而加剧了蓝藻水华的频繁发生,如我国云南滇池、太湖、巢湖等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蓝藻水华发生。蓝藻水华发生时,蓝藻漂浮于水面成翠绿色的水体或薄层,江浙一带称为“湖靛”,福建称“铜锈水”。通过调查发现,微囊藻是我国湖泊最常发生的蓝藻水华之一,微囊藻是一种能形成囊状不定形群体的藻类,其群体常由几十个、数

2、百个甚至上千个单个细胞组成。通过对广州番禺养殖池塘、湖北东部多个水库,江苏滩涂等地多个养殖池塘发生的蓝藻水华进行分离、检验,发现主要是由微囊藻繁殖发生的水华。一.蓝藻水华形成的条件蓝藻水华多发生在夏季6~9月,有明显的季节性,温度、光照、营养物质、气候条件等都有可能成为制约因素。适宜的水温(20℃.学习帮手..专业整理.以上),水体富营养化,较高的pH值,适宜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蓝藻形成气囊,上浮到水体表面,群体繁殖迅速,利于蓝藻水华在水面的形成。二.蓝藻水华对水体环境的影响蓝藻是养鱼池塘中常见的藻类之一,数量多时易形成水华。1.鱼类不喜摄食蓝藻,藻类难以消化,

3、利用率低,但在水华盛期鲢、鳙、鲤和草鱼的肠道里混有大量藻体,对其前、中、后肠的内含物进行镜检时看到一个个藻团完好无损,不易消化;2.水体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蓝藻大量繁殖恶化了池水的通风及光照条件、抑制了鱼池中浮游生物有益种类的生长繁殖、阻碍水藻的光合作用,挤占鱼类易消化藻类的生存空间,使鱼池中的丝状藻和浮游藻等不能合成本身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而死亡;3.蓝藻大量繁殖以及死亡藻类的分解,消耗了大量溶解氧,可以导致水体缺氧甚至无氧状态,易导致养殖水体发生泛塘;4.蓝藻大量死亡时容易败坏水质,可产生藻毒素、大量羟胺及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直接危害水生动物;5.死亡的蓝藻释放大量的

4、有机质,刺激了化能异养细菌的生长,其中部分对鱼类来说是致病菌,导致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6.蓝藻大量繁殖时,散发腥臭味,影响水体的正常功能;.学习帮手..专业整理.7.环境恶化引起水生动物死亡。发生蓝藻水华时水体的理化指标常常超出水生动物的忍受限度,从而引起死亡。例如池塘中蓝藻白天的光合作用,可以使pH上升到10左右,超过一些水生动物的忍受限度而使水生动物死亡。三.鱼类中毒机理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是一类主要由铜绿微囊藻产生的单环七肽肝毒素,是蓝藻引起鱼类中毒的主要物质。藻类中毒一般可分为肝毒素中毒和神经毒素中毒两类。3.1.学习帮手..专业整

5、理.肝毒素中毒多数藻类肝中毒是由一组结构相似的环状肝毒化合物-微囊藻毒素引起,微囊藻毒素作用的靶器官为肝脏,肝脏肿大、充血以至坏死。组织细胞学研究表明,毒素引起肝细胞间接触降低,微丝网重组,肝细胞变形。肝毒素在回肠由胆酸护送通过肠粘膜吸收的,吸收后的肝毒素可以破坏肝细胞内的辐射状微丝,而辐射状微丝是肝细胞的骨架,因此肝细胞的损害首先发生于细胞的边缘,并且引起肝细胞和肝窦状腺的破坏,发生致死性的肝出血或急性肝功能不全。中毒肝脏苍白或出血,肝小叶中心静脉出现肝细胞,这些肝细胞可被送至肺脏甚至肾脏毛细血管,开始还具有细胞核等结构。肝细胞解离膨胀后坏死,肠道有黄色晶状物,

6、微囊藻中毒引起的中毒常见有水样或血样腹泻。在北澳大利亚的一个岛上爆发过一次由太湖念珠藻属引起的肝肠炎,是由于用硫酸铜处理含有藻类的水源而引起的。硫酸铜能破坏藻类细胞使细胞内的毒素释放进入水中,能引起动物肝脏损伤和坏死以及严重的消化障碍。微囊藻毒素引起鱼类死亡的原因多数是由于肝出血和低血容量性休克所致。这种表现可伴发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增加,肝出血导致血液丧失而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微囊藻中毒的鱼类特征之一就是血清胆酸浓度升高,这可能与胆汁从肝脏中排出受阻有关,血清精氨酸酶、碱性磷酸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活性均升高。在微囊藻毒素胁迫消除后,不死的鱼类能够较快康复,部分鱼可能

7、由于肝脏永久性损伤而发育不良。3.2神经毒素中毒目前报道的神经毒素主要分成三类:太湖念珠藻毒素、胆碱脂酶抑制剂和钠离子通道阻塞物和其他神经毒素。3.2.1太湖念珠藻毒素该类毒素是一种神经去极化剂,是一种生物碱神经毒,是胆碱能神经突触后竞争剂,能抑制神经-肌肉的去极化。出现肌肉震颤,虚脱,骚动不安,挣扎、厌食等症状,最后导致死亡。3.2.2胆碱脂酶抑制剂.学习帮手..专业整理.该类毒素属生物碱类毒素,可产生致死剂量的胆碱脂酶抑制剂,抑制神经进行有效传导。中毒晚期由于呼吸衰竭而引起鱼类跳跃,并且很快死亡。3.2.3钠道阻塞物和其他神经毒素藻类毒素中还包括钠离子通道阻塞

8、物-蛤蚌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