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抗凝机理及药物作用点.doc

抗血小板抗凝机理及药物作用点.doc

ID:56115184

大小:25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19

抗血小板抗凝机理及药物作用点.doc_第1页
抗血小板抗凝机理及药物作用点.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抗血小板抗凝机理及药物作用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抗)凝血药作用机理小结人体内止血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时相:一血管挛缩;二血小板血栓形成;三纤维蛋白的形成与维持图片说明1阿司匹林抑制环加氧酶2奥扎格雷抑制了TXA2合成酶3双嘧达莫一方面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使得cAMP分解↓,另一方使腺苷酸环化酶活性↑进而增加了cAMP的合成↑。两方面导致cAMP含量增加4氯吡格雷抑制了ADP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而发挥作用5cAMP升高、钙离子降低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则促进血小板聚集(抗)凝血药就是通过影响凝血的不同时相达到凝血与抗凝的效果。根据作用机理可以可以分为三大类:①作用于血小板药物②作用于凝血因子与纤溶蛋白系统药

2、物③其他类药物一、作用于血小板药物⊕○花生四烯酸○奥扎格雷PGH2;PGH2○阿司匹林片血栓素A2PGI2cAMP↓cAMP↑血小板聚集⊕双嘧达莫⊕ADP○氯吡格雷肾上腺色腙: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稳定血管及其周围组织中的酸性粘多糖,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受损毛细血管端的回缩作用,使血块不易从管壁脱落,从而缩短止血时间,但不影响凝血过程。酚磺乙胺:能使血小板数量增加,并增强血小板的凝集和黏附力,促进凝血活性物质的释放,从而产生止血作用。生长抑素:①可以抑制生长激素、甲状腺刺激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②可以抑制由试验餐和5肽胃泌素刺激的

3、胃酸分泌,可抑制胃蛋白酶、胃泌素的释放。③可以显著减少内脏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降低侧枝循环的血流和压力,减少肝脏血流量。④减少胰腺的内外分泌以及胃小肠和胆囊的分泌,降低酶活性,对胰腺细胞有保护作用。⑤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⑥可影响胃肠道吸收和营养功能TPO(血小板生成素):原癌基因c-mpl表达产物的配体,与红细胞生成素(EPO)有一定同源性,可促进巨核细胞前体细胞增殖和分化。三、作用于凝血因子与纤溶蛋白系统药物⊕凝血因子图片说明1凝血因子Ⅰ为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Ⅱ为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Ⅳ为钙离子。2实线为进程方向,虚线表示药物作用。3水蛭素与活化的凝血

4、酶结合使其失活而发挥抗凝作用。4蛇毒凝血酶与活化的凝血酶有相似的作用,故可以促凝。5蚓激酶与活化的纤溶酶相似,可以溶解纤维蛋白网而发挥溶栓抗凝作用6尿(链)激酶能促进纤溶酶的活化而发挥溶栓抗凝作用7氨甲环酸,氨甲苯酸可以过竞争性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使得纤溶酶原不能转变为纤溶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而发挥抗凝作用8VK是四种凝血蛋白(凝血因子2、7、9、10)在肝内合成必不可少的物质9华法林为VK拮抗剂,抑制VK在肝脏的循环利用从而抑制相关凝血因子的合成10抗凝血酶Ⅲ是凝血酶及凝血因子9、10、11、12的抑制剂。它与凝血酶结合形成ATⅢ凝血酶复合物而

5、使酶灭活,肝素可加速这一反应达千倍以上。一旦肝素-ATⅢ凝血酶复合物形成,肝素就从复合物上解离,再次与另一分子ATⅢ结合而被反复利用。11低分子肝素钠由于分子链较短,没有与凝血酶结合的部位,不能加强抗凝血酶Ⅲ对凝血酶的灭活,而仅仅表现出高活性抗Xa因子,对凝血酶影响小。这样就使抗血栓作用与致出血作用分离,保持了肝素的抗血栓作用而降低了出血的危险。同时低分子肝素钠的半衰期长,静脉注射维持12小时,故皮下注射每日一次即可。纤维蛋白(交织成网)⊕凝血酶○水蛭素⊕蚓激酶可溶降解产物○氨甲环酸○氨甲苯酸⊕尿(链)激酶纤维蛋白溶酶原⊕纤维带白溶解酶⊕蛇毒血凝酶纤维蛋

6、白原凝血酶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