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稿.doc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稿.doc

ID:56115592

大小:374.00 KB

页数:93页

时间:2020-06-19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稿.doc_第1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稿.doc_第2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稿.doc_第3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稿.doc_第4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稿绪论(4课时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课程。高师中文专业要搞好教师教育,培养基础教育所需要的合格人才,适应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就必须加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学科的建设。可以说,这是高师中文专业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一个突破口。因此,我们应当以积极的姿态和开拓性的气魄,从高师中文专业教师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学科的建设,促进这门学科的发展。一、语文课程的文化特征(1课时)1.课程的含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学科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从西方“课程”的词源来看,它出自拉丁语的“跑道”,拉丁‘语“currere”是

2、“curriculum”的词根,为动词,“cur—rere"不是强调静态的“跑道”,而是强调在跑道上奔跑的动态过程,可见,它是一个过程、一种活动,或者如派纳所说的“一种内心的旅行”。如果把“跑道”理解为名词,理解的重点放在“道”上,那它就成了“限定…‘预设…‘规范”的同义词,这就偏离了“课程”的本义。在我国古代,“课程”一词也是在动态意义上使用的。如宋代朱熹《朱子全书·论学》中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的语句,“课程”在这里应当是“进程”的意思,可以看作是学生的学习进程。2.课程与文化的关系从词源意义上来考察,“课程”与“文化”是一个血肉相连的同构性概念。“文化”一词从词源上分析,也是一

3、个动态的意义,它也体现为一个过程。在西方,“文化”就是拉丁语的“cultura”,有“栽培、种植、耕种、耕耘”之意,引申为“对人的培养教育”之意。从词源意义上看,“课程”与“文化”的本义都表现为一种意义的动态形成过程。从动态意义的角度来理解“课程”与“文化”的内涵,也就赋予了“课程”与“文化”以意义生成的开放形态与自主建构的生命形态。对语文课程来说,言语实践的主体也就是课程建构的主体,言语实践的过程也就是课程意义不断展开和重新建构的过程。所以,我们把语文课程看作是一种文化建构过程:一个使人不断获得自由、走向解放、展示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过程;一个自由、自主、自觉的文化主体的培育过程。也就

4、是说,从动态意义上考察“语文课程”与“文化”的内涵才真正让课程成为一种文化,即语文课程文化,才真正还原了“语文课程”的文化本体地位。“课程作为文化的命题是从本体意义上对课程进行文化认定,而非表面化的结构性描述。”无论是作为“过程”的课程,还是作为“过程”的文化,都指向人的意义存在,指向人的个性发展与生命价值的提升,因而可以说,语文课程即人的一种“文化化”过程。3.语文课程的本质:是人的一种“文化化”过程。语文课程就是这样一种不断外化——内化的文化呼吸运动。因此,即便是名词意义上使用的“课程”,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我们也要力求展现它原有的实践、活动过程,展现它所固有的生命状态,从而体现语

5、文课程的“文化过程”本质。二、《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课程内容及特点…………1学时1.课程构成内容:课程论与教学论课程论(教什么)包括:课程设计、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教学论:(怎样教)包括: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艺术等。2.课程特点:横跨多种学科领域的交叉性学科,综合性研究的特征。三、课程理论建构………………………………………2学时1.语文课程目标体系理论2.研究语文教材的文化品性与建设模型3.研究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原则、方法体系、结构等4.研究学习心理5.探讨语文课程的评价理论与实践模式。6、研究语文教师的素养及教育问题。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4课时)第一节

6、语文的本质(1课时)一、语文的本质探问语文的本质,就是探究语文名称赖以成立的根据,因此我们不得不追寻语文命名的背景和演变过程。(一)语文名称的演变“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课程名称,是随着语文课程的建立与发展逐步演变而来的。1、语文独立分科学时的“词章”、“中国文学”“中国文字”在新式学堂里,“语文”作为一门课程,最初并不叫“语文”。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学堂章程》,语文从经学、史学中分立开来,专设一科,其中蒙学堂设字课、习字,寻常小学堂设作文,高等小学堂设读古文词、作文、习字,中学设词章。第二年,清政府又颁发《奏定学堂章程》,初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字,高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学(文章之学),

7、并在全国推行。2、民国时期的国文说梁启超在1906年创办长沙女子学堂时,就把课程名称改为‘‘国文’蔡元培在上海爱国女学执教时也把它改称为“国文”。至辛亥革命后,蔡元培以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的身份,主张要求中小学的语文课程一律改名为“国文”。3、五四运动时的国语五四运动以后,言文一致、国语统一,成了时代的潮流。1922年,北洋政府公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全国教育联合会组织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草拟中小学课程体系,并尹1923年颁布中小学课程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