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语境中的“何其芳道路”.pdf

现代性语境中的“何其芳道路”.pdf

ID:56120878

大小:678.08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6-04

现代性语境中的“何其芳道路”.pdf_第1页
现代性语境中的“何其芳道路”.pdf_第2页
现代性语境中的“何其芳道路”.pdf_第3页
现代性语境中的“何其芳道路”.pdf_第4页
现代性语境中的“何其芳道路”.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性语境中的“何其芳道路”.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现代性语境中的“何其芳道路’’段从学内容提要:“何其芳道路”是世界性的“唯美一象征主义”者向暴力革命者转化现象的经典个案。它的根源是现代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自身力量的充分信任这两种奠基性情绪。这两种情绪,也是包括审美现代性在内的一切现代现象的共同根源。从这个共同的根源来看,从《画梦录》到延安的“何其芳道路”,是很自然的选择。关键词:何其芳审美现代性政治现代性唯美一象征主义生存论从狭窄阴暗的北平公寓到开阔光明的延安窑洞,从“独语者”到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何其芳道路”,既是何氏的个人经历,又是现代世界文学史上层出不穷的“唯美一象征主义”者向暴力革命者

2、转化现象的典型代表。早在何其芳踏人文坛之前,后期创造社的冯乃超、穆木天、王独清等人就开始了“唯美—象征主义”写作向“革命文学”的激进转向,进而参与革命,率先书写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诗人一革命家”群体形象。波德莱尔、兰波等象征派诗人对革命的热情参与,意大利、俄国未来主义者与暴力革命的亲密关系,超现实主义者对暴力的赞美和崇拜,等等,则是我们熟悉的世界文学史现象。拜伦、雪莱等“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极力鼓吹并参与社会革命的举动,更是早在清末民初,就已经成为了包括青年鲁迅在内不少的中国作家想象和书写现代的重要思想资源。认定革命的政治现代性高于文学的审美现代性的

3、研究者,习惯于把这种现象纳入“从x到Y的发展变化”模式来看待。而作家们也乐意沉浸在“进步的幻象”中,应和着这种研究模式,以不断的“自我否定”展示敢于为了更高、更好的真理而抛弃旧我的勇气。近年来,主张审美现代性高于——至少独立于——政治现代性者,则根据同样的模式,倒过来批评政治对文学的干扰,纷纷对中外作家“政治上进步而艺术上退步”的“何其芳现象”表示惋惜。而作家们,不用说·25·1_目i^Ⅵulo平舅;D划也都纷纷调整姿态,转身踏上以纯文学审美现代性为终极目标的进步之旅,沉人了新的“进步的幻象”。但何其芳例外。辗转到达延安后,他拒绝进步论者奉上的“好消

4、息”,对自己从《画梦录》到延安的精神历程,作了截然不同的表述。他坚决、明确地表示,《画梦录》的何其芳,和延安的何其芳,是一个,而不是两个。他承认《画梦录》有种种缺点,甚至可以说是“那样可怜的一本书”,但却坚决否认它是“一片污泥,没有希望走得通的污泥”。以执拗和相应的代价,何其芳始终牢牢地守着这样的立场:《画梦录》不容置疑地包含了通往延安的“平坦正直的道路”。问题是,何其芳的自我叙述,不仅没有打消,反而引出了新的质疑:他的话,可信吗?且不说由此发明了“何其芳式的真诚”之类话题的批评者,就连为之辩护,有意无意强调何其芳之“真诚”者,也觉得这是个问题。否则

5、就无需辩护。小狗只能“发展变化”为大狗,而一头驴也绝无可能由一只蝴蝶“发展变化”而来。理论上,“从x到Y的发展变化”要成立,就必然以x和Y的同质性为前提。政治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之间的对抗性争辩持续数十年而毫无终结迹象的历史事实,也提醒我们:只有沿着两者共同的词根昭示的方向,在更为广阔的现代性语境中,才能摆脱“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无意义循环,真正理解“何其芳道路”,理解世界文学史上层出不穷的“诗人革命家”。《画梦录》的何其芳,决非无视人间疾苦的遁世者。恰恰是太多苦难,太沉重的不幸,滋生了《画梦录》精致冶艳的唯美。不错,《画梦录》呈现给读者的,确实是“

6、一些辽远的东西,一些不存在的人物。和许多在人类的地图上找不出名字的国土”,一片“纯粹的幻想的国土”。诗人在“幻想的国土”里,沿着“一条梦中道路”,“倾听着一些飘忽的心灵的语言”,“捕捉着一些在刹那间闪出金光的意象”,用语言和意象苦心孤诣地营造着精致冶艳的语言建筑,“追求着纯粹的柔和,纯粹的美丽”,营造着唯美的艺术世界。但是,何其芳营造这个唯美的艺术世界的动力,却不是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充满了魅力。或者像古人那样,真诚地“相信着一些神秘的东西”,热烈地向往着完美的彼岸世界。否。诗人说得很清楚,一切都源于厌倦,源于何其芳对“现实世界”的厌倦,“不知何时起世上

7、的事都使我厌倦”。被认为“脱离现实”的《画梦录》并非“与现实无关”,而是用一种不同于常规的方式,和“现实世界”发生关联。何氏曾以“美丽的少女”为例证,阐释《画梦录》的“唯美一象征主义”写作,和充满不幸的“现实世界”的关系说:·26·现代性语境中的“何其芳道路”我到哪儿去?旅途的尽头等着我的是什么?我在车厢内各种不同的乘客的脸上得着一个回答了:那些刻满了厌倦与不幸的皱纹的脸,谁要静静的多望一会儿都将要哭了起来或者发狂的。但在那边,有一幅美丽的少女的侧面剪影。暮色作了柔和的背影了。于是我对自己说,假若没有美丽的少女,世界是多么寂寞呵。因为从她们,我们有时

8、可以窥见那未被诅咒之前的夏娃的面目。于是我望着天边的云彩,正如那个自言见过天使和精灵的十八世纪神秘歌人所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