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练习题2.doc

《醉翁亭记练习题2.doc

ID:56133555

大小:4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20

《醉翁亭记练习题2.doc_第1页
《醉翁亭记练习题2.doc_第2页
《醉翁亭记练习题2.doc_第3页
《醉翁亭记练习题2.doc_第4页
《醉翁亭记练习题2.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练习题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  一.[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未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

2、翁亭记》)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居庙堂之高则忧居十日,扁鹊夏见C、不以物喜以天下之所顺D.宴酣之乐以天下之所顺  2.[甲]文中的“进”是指“”,“退”是指“”。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文:4.《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5.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

3、不以己悲”?答:二.读文章2—4段,做题。1.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译文:2.“乐亦无穷”在选文第1段中指何而言?答:3.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文章1—3段,做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①饮少辄醉:②醉翁之意不在酒:③宴酣之乐:④射者中: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山之僧智仙也吾欲之南海,何如B.名之者谁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C.朝而往,暮而归朝晖夕阴,气象万千D

4、.晦明变化者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下面句子中的“于”与例句“行者休于树”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告之于帝B.苛政猛于虎 C.躬耕于南阳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4.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妙手回春B.蓦然回首C.回复短信D.回环往复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文:③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文:④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译文: ⑤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文:6.

5、“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意是什么意思?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  7.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4分)8.选文第二段写了山间的朝暮四时之景,其中写冬景的句子是();描写傍晚之景的句子是()描写秋天之景的句子是().9.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答:  10.选文③写到了“滁人游”等四种情况。请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其它三种情况,且与“滁人游”结构形式相同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①滁人游②③④ 11.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也写到了“饮酒”。同是写“饮酒”,两篇文章所体现出的情趣与境界有

6、什么不同?(3分)答:  四.[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7、太守醉也。(选自《醉翁亭记》)  1、给下列字注音。(2分)  髫()伛偻()觥()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阡陌交通:(2)非丝非竹:  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译文:4、甲段中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即();乙段中有一个短语,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一个成语,它是()。5、下面两小题,分值相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1)概括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段主要写();乙段主要写().(2)在描写的重心上,这两段文字有什么不同? 

8、五.[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