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漆简介溯源与发展.doc

雕漆简介溯源与发展.doc

ID:56139660

大小:7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7

雕漆简介溯源与发展.doc_第1页
雕漆简介溯源与发展.doc_第2页
雕漆简介溯源与发展.doc_第3页
雕漆简介溯源与发展.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雕漆简介溯源与发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雕漆简介溯源与发展即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焊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由于色彩的不同,亦有“剔红"“剔黑"、“剔彩”及“剔犀”名目。北京雕漆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精美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雕漆工艺是中国漆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也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粘华之一。它体现了我国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雕漆与景泰蓝、象巧雕刻、玉雕齐名,被誉为京城工艺“四人名旦”之一。雕漆工艺和其他的传统艺术一样,有具自身的发展和风格演变过程。史料记载,雕漆始于唐代,兴于宋、元

2、,盛于明、清。据我国目前仅存的一部历史漆书,明代名漆工黄成著、杨明作注聲的《採饰录》记剔红载:我国朋代己有“剔红”的制作,刀法快利,古朴可赏。当时”剔红”是主耍的品种。此外,还有剔黑、剔黄、剔绿等,均属于雕漆范畴,只是所涂颜色和表现方法有所不同。宋、元的雕漆工艺,在朋代的基础上有了很人发展,逐渐形成刀法藏锋不露、磨工圆滑的风格。宋代雕漆实物留世极少,不易见到。元代有名漆工张成、杨茂两家的作品,我国现有珍藏。他们的作品是元代雕漆风格的代表,并对后代雕漆艺术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宋、元的雕漆一般为锡胎和金银胎,品种以盒为主。刀法灵巧,刀口圆滑,花卉图案多为“

3、死地花”(即不雕刻锦纹图案的花卉),富有浓厚的装饰趣味,给人以浑焊古朴的印象。至明代,雕漆工艺发展很快,是我国雕漆艺术成熟的时期,并以明永乐、宣徳两世为最盛。当时的雕漆名乎,都是枇代相传,如农成之子张徳刚,杨茂的后代杨坝,都成为技艺高超的名匠。明朝统治者为了享乐,于明永乐年间在北京设有果园厂,是当时宫廷制造雕漆工艺品的人型官办手工业作坊,制作出的工艺品供宫廷使用,生产的数量很人,技艺制作在继承宋、元风格的棊础上,又有了新的提高。当时的雕漆制品,仍以红为多,朱红含紫,稳重沉着。品种也以盒为多,盘、匝次之;小件较多,犬件较少。制胎则以木胎、锡胎为主,也有金

4、银胎。在图案方面,山水人物、花卉鸟兽的题材较多,这与元代花卉、锦地的剔红碗做法大不相同,具刀法流畅,藏锋清楚,较宋、元两代的刀法变化要多,雕刻工细,表现形象生动。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在北京故宫、上海利南京博物馆都有珍藏。清代的雕漆工艺品,人多数是在乾隆和嘉庆年间所制。在乾隆年间,曲于皇帝本人喜爱雕漆制品,因此,人力提倡生产,宫廷所用的雕漆品种繁多,这样便使雕漆生产在乾隆时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当时的雕漆制品,品种丰富,犬屏风、桌椅、小盘、小盒、小瓶、小罐都有。以木胎、锡胎为主,也有用脱胎的,造型粘致,富于变化,颜色也增多,并且还有与玉石镶嵌结合而成的产

5、甜。图案方面,除花呜、人物外,开始有各种吉祥如意的图案。在构图上绵密多层次,以多见长,和明代不同的是不注重磨工,但是,具有严谨、和致、华丽的特色;以花卉题材为多,有穿枝过梗、自然灵活、层次鲜明、立体感较强等特点。但是,繁荣一时的雕漆,在乾隆以后却逐渐衰退,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已无官营作坊,技艺几乎失传。后由于清宫内需要修理雕漆工艺品,民间雕漆又兴起。当时有油漆彩画艺人萧兴达、李茂隆等,他们从清宫内需要修理的破损雕漆品上得到启发,并合作创办了雕漆作坊,于清光绪二丁七年(1901)下半年,在北京剪子巷开业,収名“继古斋雕漆商会”。”继古斋”的意思就是

6、耍继续中断了的古老的雕漆事业。他们自己动乎研究制作和仿制清代雕漆,并招收徒弟,经过几年的努力,将清代雕漆的风格继承下来,并有了一些提高,其技艺超过了乾隆时期,并有明显的北京地方色彩。刀法棱角清晰,题材以花鸟龙凤、山水人物、吉祥图案为多。萧兴达、萧乐安、李茂隆等人制作的“群仙祝寿”大围屏,曾在1914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京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受到国际友人的好评。从此,北京雕漆扬名国内外,一度又出现繁荣的局面。对于北京雕漆的恢复,清末时期的“继古斋”在雕漆历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并对近代北京雕漆技艺的发展,起了重耍的作用。民国时期,雕漆开始有了比较人的发

7、展。1920〜1934年之间,雕漆作坊发展到儿I•家,从业人员达500多人。产晶以造型人方、胎型规矩、漆色鲜艳、雕刻粘细、锦纹多样而著称。当时有代表性的佼人作坊仍是“继古斋”。”继古斋”的发展是从招收第一批徒弟开始的,接着又招收第二、第三批徒弟。第一•批徒弟是“永“字辈,第二批是”宝”字辈,第三批是“增“字辈。由于“继古斋“的生意兴隆,相继又发展起来一些别的字号,如“徳成雕漆局”、”中和雕漆局”等,一时从爭雕漆的作坊竟有五六十家之多,徳成雕漆局“专门制作仿明产品,使雕漆工艺更加丰富起来。从清末到民国,以及解放初期的雕漆名艺人,大祁是由“继古斋”雕漆作坊

8、学出来的。”继古斋”开始是工商业经济,后来发展到专搞生产,依靠国内商行推销给外商。这些商行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