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 限时跟踪复习题5.doc

2012届高考地理 限时跟踪复习题5.doc

ID:56141689

大小:48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20

2012届高考地理 限时跟踪复习题5.doc_第1页
2012届高考地理 限时跟踪复习题5.doc_第2页
2012届高考地理 限时跟踪复习题5.doc_第3页
2012届高考地理 限时跟踪复习题5.doc_第4页
2012届高考地理 限时跟踪复习题5.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地理 限时跟踪复习题5.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限时跟踪复习题(时间:3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0·海南高考)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读图,完成1~3题。1.冰岛位于(  )A.极地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西风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2.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带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地带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离地带3.火山喷发后,一些空域限制飞行是因为这些空域(  )A.雷暴频发B.严重缺氧C.有大量可燃气体D.火山灰浓度大解析:第

2、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冰岛位于北极圈附近,正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区。第2题,冰岛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的生长边界处。第3题,火山喷发出的大量火山灰严重影响空中交通,所以冰岛火山喷发后,一些空域限制飞行。答案:1.B 2.B 3D(2011·台州模拟)下图为世界四条河流某一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4~6题。6用心爱心专心4.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A.主要的补给水源是雨水B.都没有结冰期C.汛期都十分明显D.河口三角洲增长速度快5.各河口三角洲形成洪灾的主要原因分析及成灾强度判断正确的是(  )A.甲河含沙量大,河道泥沙淤积,河床变浅;河口附近人口

3、多。成灾强度最大B.乙河支流多,上游来水量大;多台风,降水强度大。成灾强度最大C.丙河支流多且南北对称,径流量最大;三角洲地势低平。成灾强度最大D.丁河流域内降水集中;三角洲地势低平;人口多;河口有海潮顶托。成灾强度最大6.乙河航运量远大于丙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口B.径流量C.地形D.经济解析:根据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可推出甲为尼罗河,乙为密西西比河,丙为亚马孙河,丁为恒河。第4题,四条河流共同的特征是主要的补给水源是雨水。密西西比河中上游有结冰期,可排除B,亚马孙河流经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汛期不明显,可排除C,由于尼罗河上游修建了

4、阿斯旺大坝,河口三角洲增长速度慢,可排除D,故选A。第5题,丁河是恒河,主要流经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旱季明显,降水集中,三角洲地势低平,人口稠密,加上海湾呈喇叭口形状,海潮顶托作用强,经常发生洪水灾害,成灾强度最大,D项正确。第6题,乙河是密西西比河,流经经济发达的地区,航运量大,丙河流经亚马孙平原,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区,经济落后,航运量小,两者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答案:4.A 5.D 6.D(2011·皖南八校联考)下图为“某地一年中气温日变化的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7.该地4月份气温日较差最大不超过(  )A.11℃B.9℃C.7℃D.

5、5℃8.图中能够说明该地气候干燥时陆地吸热增温迅速的时段是(  )A.1月0~6时B.3月7~12时6用心爱心专心C.7月9~15时D.10月12~18时解析:第7题,四月某日最高温可接近31℃,最低接近24℃,最大差值小于7℃。第8题,读图可见,3月7~12时等温线变化最密集,表示吸热增温最迅速。答案:7.C 8.B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阴影的部分,最可能表示的是(  )A.世界人口最密集区B.世界工业集中分布区C.世界商品粮主要产区D.世界石油主要产区10.阴影附近地区可能存在的问题是(  )A.贫困人口集中分布,数量巨大B.外向型经济

6、发达,造成人才外流C.资源生产、加工或运输时,容易造成污染D.过度开垦,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解析:第9题,图中阴影部分主要位于中东、墨西哥湾、北非及南美洲北部,这些地区是世界石油主要产区。第10题,在石油开发、加工或向外运输容易造成石油污染。答案:9.D 10.C(2010·福建高考)入海河流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咸水的共同影响。某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该三角洲地区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如下表所示。读表,完成11~12题。旱地林草地盐荒地滩涂其它合计占总面积比例(%)171232182110011.该三角洲地区最有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7、 )A.甲B.乙C.丙D.丁12.在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一般趋势是(  )6用心爱心专心A.滩涂→盐荒地→旱地B.盐荒地→滩涂→旱地C.旱地→盐荒地→滩涂D.林草地→旱地→滩涂解析:第11题,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表可知,该三角洲主要以盐荒地、滩涂、旱地为主,没有水田,证明该三角洲纬度较高,位于温带地区,气候较为干旱,土地盐碱化较为严重。只有丙图所示的黄河三角洲最符合,选项C正确。第12题,三角洲向海洋推进过程中,首先在沿海地区形成滩涂,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逐渐开发滩涂等荒地,而黄河三角洲地区气候干旱,易导致所开发的土地形成

8、盐荒地,并最终形成旱地。这反映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与环境的失衡。答案:11.C 12.A二、综合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