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志丹地区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探讨.pdf

鄂尔多斯志丹地区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探讨.pdf

ID:56168695

大小:606.0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04

鄂尔多斯志丹地区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探讨.pdf_第1页
鄂尔多斯志丹地区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探讨.pdf_第2页
鄂尔多斯志丹地区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探讨.pdf_第3页
鄂尔多斯志丹地区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探讨.pdf_第4页
鄂尔多斯志丹地区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探讨.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志丹地区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探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14卷第1期2014年1月科学技术与工程Vo1.14No.1Jan.201416711815(2014)01一O16505ScienceTechnologyandEngineering⑥2014Sci.Tech.Engrg.鄂尔多斯志丹地区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探讨周林陈波赵进义。慕丹。周坤(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江大学非常规油气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430100;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延安716000;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都6100o0)摘要根据岩心、野外露头、测井、录井岩性等资料,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按照

2、适合陆相盆地层序特征的研究思路,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志丹地区延长组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对志丹地区延长组不同相带、不同旋回中岩性组合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了该地区延长组层序界面的类型和识别特征;并对延长组基准面旋回特征进行讨论和长期基准面旋回的划分。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志丹地区延长组长1O一长4+5时期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认为延长组从下至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其中LSC1对应长1o和长9油组;LSC2对应长8和长7油组;LSC3对应长6和长4+5油组;LSC4对应长3、长2和长1油组。LSC3生储盖组合配置良好,且处于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

3、上,是志丹地区主要的产油层段。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长期基准面旋回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地层界面志丹地区中图法分类号TEl21.34;文献标志码B2O世纪8O年代末90年代初Vail、Wagoner和上三叠统延长组是一套典型的内陆淡水湖泊碎屑岩Sangree等人在地震地层学理论的基础上系统阐述沉积。按照古生物、岩电特征和含油气性的差异,可了层序地层的基本理论、厘定了层序地层学的关键将延长组分为五个岩性段,1O个油层组,即长10~术语、介绍了层序地层学的解释层序和工作步骤,从长1。延长组地层沉积特征记录了该大型淡水湖盆而将层序地层学带入了理论研究和实

4、际应用的全面的形成,三角洲的发展、全盛、衰退、解体直至消亡的发展时期。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全过程。层学是以基准面旋回与过程一响应原理为基本依本文在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陕北斜坡志丹据,主要代表为T.A.Crossl】]。1990年前后层序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在高分辨率层地层学的原理由徐怀大教授等引人中国后,国内众序地层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遵照陆相盆地层序特多地质学家投身于以层序地层学原理来解决国内陆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志丹地区延长组长期基准相含油气盆地的问题研究中,邓宏文、郑荣才等学者面旋回特征进行详细研究。总结并提出了

5、研究区高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并逐步形成了适用于我国陆分辨率层序地层界面的识别特征、长期基准面旋回相含油气盆地分析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划分方案和志丹地区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理论。式,以期对区域油气勘探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1区域概况2层序界面的识别及其特征类似于海相地层层序,陆相地层中尤为重要的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二级构造单层序边界同样为层序界面和最大湖(洪)泛面两类。元上,地层平缓,平均坡降仅为7~8m/km。斜坡前者出现于层序底部通常是连续的,后者一般出现上除发育数条低幅度的鼻状隆起外未见其他构造。于层序的内部。一般来说,层序划分的

6、基础和前提是层序底界面的识别,同时层序底界面的识别也是2013年7月16日收到第一作者简介:周林,男。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区域地层等时对比的首要参考标志。通过对志丹地研究方向:储层沉积学。E—mail:380026198@qq.corn。区三叠系露头剖面、钻井资料和测井曲线特征的详通信作者简介:陈波(1967),教授,博导,现任非常规湖北省协细研究,认为该区长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表现形式同创新中心主任。主要有不整合面、洪(湖)泛面、岩性岩相转换面等,具体特征见表1。科学技术与工程14卷表1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高分辨率K1张家滩页岩、K0李

7、家畔页岩、K5、K9标志层。层序地层界面特征地层基准而旋回湖平面变化层系界面类型典型特征组段油层鲑喜Hj二。甘甘长删不整合面由于区域构造抬升运动造成的区域不整合一一l旋蜮界面一降岩性岩相转换面岩性、岩相突变、沉积环境突变富县组最大湖泛面灰黑色泥岩、炭质泥岩、页岩T3y5长1u1JJ⋯mf§,·”2.1地层不整合面延长2丁3y4研究区延长组底界面与中三叠统纸坊组呈平行长3不整合接触,是一个区域性不整合面(SB1),在该界n^长4+5一mfi⋯r面附近可见清晰的暴露侵蚀现象,和由于风化作用长T3y3长6而发生的铁质侵染现象,该界面上下长1O期和纸坊组沉

8、积物的岩性和颜色呈现明显的变化。在上三叠长7(~.Sn8lf3-一⋯长8统延长组沉积之后,由于印支运动的影响,该区经历了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