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究

渝东南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究

ID:5616924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20

渝东南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究_第1页
渝东南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究_第2页
渝东南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究_第3页
渝东南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究_第4页
渝东南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渝东南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渝东南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究  摘要:渝东南山区是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民族特困地区,是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和改革的重难点。乡村旅游的开发是实现旅游扶贫的关键。从乡村旅游开发依托的资源、区位、资金、政策等基础条件着手,进而研究渝东南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最后分析该模式下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关键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渝东南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50053010引言7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旅游资源和其所决定的乡村意象共同构成核心吸引物的旅游形式。在世界范围来看,发展较为成功的有法国

2、的“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整合”模式、英国的“多景点联合互补开发”模式、美国的“乡村旅游基金(NRTF)支持模式”、日本的“生产、研发、休闲一体化农业农园模式”等。中国自1986年成都首个农家乐“徐家大院”诞生后,乡村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也涌现出了成都模式、贵州模式、北京模式等典型模式类型。相比之下,处于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地带的渝东南山区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肩负着旅游扶贫和城乡统筹的政治使命。基于渝东南在资源、区位、资金、政策上的特殊性,研究其乡村旅游的产品类型、经营模式对于深度剖析问题、设计开发路径意义重大。1渝东南乡村旅游开发

3、的基础条件1.1资源基础渝东南地处大娄山和武陵山两大山系交汇的盆缘山地,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森林、洞穴、峡谷、草原、冰雪等是重庆主城及其周边地区不可多得的资源,苗寨、吊脚楼、风雨桥、花灯、西兰卡普、摆手舞、啰儿调、哭嫁等更为渝东南民俗旅游的开发提供了载体。目前渝东南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8个、中国传统村落8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个。1.2区位交通7渝东南是重庆“一圈两翼”中的东南一翼,与湖北、湖南、贵州四省接壤,包括黔江区、彭水县、酉阳县、武隆县、秀山县和

4、石柱县所辖区域。受大湘西旅游带、黔东南旅游带的形象遮蔽,以及远离客源市场,渝东南区位劣势突出。随着渝怀铁路、渝湘高速相继开通,乌江航道整治和国道319线改造完工,渝东南交通条件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乡村旅游驶入了快车道。尤其是黔江舟白机场投入运营,武隆南方喀斯特申请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渝东南旅游集散双中心开始显现,旅游客流迅速增长。1.3资金投入由于渝东南地处民族特困区域,社会和政府投资不足,从而使得大多数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环境建设落后,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开发进程和旅游质量。近年来,渝东南整合农村建设、村庄改造、高山生态移民、小城镇建设、旅游扶

5、贫等多项资金,拓宽了乡村旅游的融资渠道。目前,渝东南启动乡村旅游重点项目26个,总投资88.89亿元,项目用地191595亩。1.4政策支持渝东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集老、少、边、穷等特征与一体。除了享受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特区等若干优惠政策外,在产业布局、项目扶贫、基础设施投入、社会事业发展、金融信贷、税费优惠、财政转移支付、人才引进等方面也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2009年,国务院下发3号文件,提出重庆旅游发展“一心两带”的布局规划,确定了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的战略地位,指明了渝东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2010年以来,重庆市政府更是将发展乡

6、村旅游与农村扶贫相结合,拨付扶贫基金打造武陵山区乡村旅游示范带。在这一背景下,渝东南的乡村旅游产业迅速崛起。2渝东南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72.1“农户自营”模式农户自营模式以”旅游个体户”的形式出现,农户通过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多在景观突出地带、交通节点等地独立经营乡村餐馆、旅馆,吸纳附近闲散劳动力,完成旅游接待和服务工作。如黔江冯家渔滩人家、武隆茶园山庄、秀山花灯寨等。该类模式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初级模式,投入少,易开发,但吸引力弱,交通区位要求高。由于“农户自营”模式缺乏整体规划,低水平粗放式的开发,而且农户间相互模

7、仿,很多地区忽视了环境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乡村性受到了破坏,市场效果也不如人意。2.2“政府+农户”模式政府根据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项目详细规划,投入部分财政资金进行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建设和景观打造。按照相关政策和财政资金资助标准,引导农户集中迁建或原有建筑风貌改造,建设“巴渝魅力美丽乡村”或者移民新村新建与改造。农户参加政府组织的乡村旅游培训,开展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接受乡村旅游管理委员会管理。这一模式在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示范项目中广泛采用。如彭水周家寨乡村旅游接待点、石柱石家石龙山寨项目、武隆新华村乡村旅游等。由于项目大多由政府和村民

8、投资,几乎没有公司进驻。因此在政府推动下,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可以勉强解决,建筑物修缮以及旅游功能导入难有资金,经营管理更是大问题。72.3“政府+合作社+农户”模式采取集中管理与分散经营相结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