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4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doc

苏教版选修4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doc

ID:56178783

大小:5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6-21

苏教版选修4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doc_第1页
苏教版选修4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doc_第2页
苏教版选修4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doc_第3页
苏教版选修4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doc_第4页
苏教版选修4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选修4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化学平衡的移动(一)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平衡平衡破坏新条件下的新平衡V正=V逆V正≠V逆V正'=V逆'各组分百分含量:组成百分含量:发生改变保持新的一定保持一定化学平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持。如果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改变了,平衡混合物里各组成物质的百分含量也就随着改变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见后)(三)勒沙特列(化学平衡移动)原理1.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则平

2、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这就是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即勒沙特列原理.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浓度增大反应物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压强增大压强(缩小容积)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扩大容积)向气体体积增加的方向移动温度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注意:(1).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反应条件的改变对V正和V逆的影响大小不同,而导致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不相等(见后反应速率与平衡移动图像分析)。(2).化

3、学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在新条件下使V正和V逆的大小重新达到相等,各组分的百分含量重新达到保持不变。但速率大小和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与原平衡并不相等。(3).平衡移动方向判断的主要方法:①根据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大小判断:若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②根据生成物或反应物百分含量的变化判断:若反应物含量减小或生成物含量增加,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反应物含量增加或生成物含量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③根据气体平均分子量的变化来判断:当平衡组分全部是气体时,M气体增大

4、,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M气体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M气体不变,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平衡不移动。当平衡组分中有液体或固体时,必须通过计算才能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④通过气体密度的变化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方法同③,还需考虑压强导致气体体积变化对密度的影响。必需具体分析才能确定平衡移动方向。⑤通过反应体系颜色的变化等可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⑥通过勒沙特列原理(浓度、压强、温度的变化等)判断平衡移动方向。(4)催化剂能同等程度也增大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始终都有V正=V逆,因而催

5、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对平衡状态的各种物理量特征标志无影响。但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需要的时间。2.理解:①便于讨论只改变一个条件;②移动的方向是减弱外界条件变化造成的影响;③改变条件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不相同时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④同时改变多个条件时,造成的影响如果能相互抵消则平衡不发生移动,如果影响不能相互抵消则平衡发生移动。3.应用:通过改变外界条件,控制反应进行的方向和进行的程度,使某些需要发生的可逆反应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反应进行的程度。阻止某些不需要的

6、反应发生或减弱反应进行的程度。4.勒沙特列原理适应范围:所有平衡体系.①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包括水解平衡、络合平衡等).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③难溶物的溶解平衡.5.勒沙特列原理不能解释的事实:①使用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②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③发生的化学反应本身不是可逆反应.④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与生产要求不完全一致的反应.(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知识导学】1.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1)实验:在烧杯中混合2

7、0mL0.01mol/LFeCl3(黄色)溶液和20mL0.01mol/LKSCN(无色)溶液,溶液变深红色(血红色);加适量水稀释至橙红色,分别分成8等份,倒入8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加入物质时刻的速率变化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试管编号加入物质溶液颜色变化V正变化V逆变化结果平衡移动方向①不加(参照)②5滴FeCl3溶液变深增大不变V正>V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③5滴KSCN溶液变深增大不变V正>V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④5滴NaOH溶液变浅(↓)减小不变V逆>V正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⑤5滴H2S

8、溶液变浅减小不变V逆>V正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⑥少量Fe或Zn粉变浅减小不变V逆>V正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⑦少量水变浅减小减小V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