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优等生的心理问题.docx

关注优等生的心理问题.docx

ID:56180714

大小:14.04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19

关注优等生的心理问题.docx_第1页
关注优等生的心理问题.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关注优等生的心理问题.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注优等生的心理问题一、关注对优等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优等生的榜样形象相当突出,要使他们在各方面真正优于一般学生,就必须重视平时对他们一言一行的正确培养。在情感上优等生很敏感,他们会感到自己与众不同,常常把问题看得很重,这就造成他们的压抑和痛苦,因此他们比一般的孩子更需要朋友和沟通。教师应该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积极情感,让他们经常绽开笑脸,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即使生活在困难的境遇中,也能挖掘生活的乐趣,并欣赏生活。引导优等生严于解剖自己,自觉地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使优等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

2、不要因为自己具有某种优势而飘飘然,使他们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不能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要把他们置于集体之中,从周围环境和其他同学的身上汲取营养,用人之长克己之短。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不断进步。教育他们以文明、谦和、恭让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对优等生要不断提出新目标、新要求,使他们奋斗不止。这种目标和要求是具体的、全面的,既包括智育方面的,更应包括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要不断激发他们积极进取,不骄傲自满。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也要及时指出和纠正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决

3、不能姑息迁就,而对他们的表扬也要注意分寸,以免助长其骄傲的情绪。二、关注对优等生耐挫折能力的培养。研究表明,青少年中有两类人的耐挫折力比较强:一类是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对生活中的挫折有正确的认识,有足够心理准备的人;另一类是从小经受生活的磨练,对挫折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的人。因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给予优等生适当的挫折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脆弱心理,并从实际出发,适时引导他们自觉进行挫折体验,使他们明白人生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若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将来就难于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于承受竞争中的打击和失利,难免

4、被社会所淘汰。此外,还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荣誉和失败,不要把荣誉看得太重。不能因为一次没有评上“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甚至是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就产生心理波动。让学生从小就养成不要过分看重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成绩的良好习惯。失败后重要的是找出原因,而不是看重失败的结果。引导他们多找主观原因,而不是过分强调客观因素。在挫折面前要让他们鼓起勇气,树立起继续前进的信心。三、关注家访,做到家校配合。不少优等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眼睛只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以“能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为标准,给孩子施压,忽视

5、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及综合能力培养。因此,只有通过深入的家访才能了解家长对教育优等生的方法,以及对优等生的期望值,才能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哪些是对优等生产生积极作用的因素,哪些是产生消极作用的因素,从而具体指导与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作为教师,要帮助家长摆脱过去那种“只要会念书,就是好学生”的传统观念,重视优等生的心理品质教育,经常开展优等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作为家长,要主动配合学校对子女的教育,为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优等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通过学校、家庭双方的沟通、配合来解决。应该说,优等生是国家未

6、来的栋梁,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教育方针的实施、民族素质的提高等战略性的问题。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使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