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ID:5619197

大小:100.5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7-12-20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_第1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_第2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_第3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_第4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A )年。A.1879B.1897C.1789D.17984.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C)。A.教学过程B.教学手段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5.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A.斯金纳B.布鲁纳C.华生D.桑代克6.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A )。A.1903年B.1913年C.1924年D.1934年7.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B  )。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8.1

2、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D   )。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9.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B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因此,乌申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大纲》10.学习的主体因素,指(   A   )。A.学生B.教师C.教学手段D.教学环境11.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B )。38A.教学媒体B.教师C.学生D.教学环境1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3、C   )。A.19世纪加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二、填空题1.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美国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书籍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但只有( 学习  )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2.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  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 )、完善时期等四个时期。3.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   方向)并采取相应的(   干预或预防措施 ),达到预期的效果。4.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   原则 )或(    

4、 技术)。5.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方面存在困难,我们可以应用(    智力测验 )、(    阅读测验 )或者与此有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等各种形式的测查手段,来找出困难的症结。6.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总论、( 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三个方面。7.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专著于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  教育心理大纲》  )。8.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 预测和评判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   监视和分析   ),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9.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

5、主要指( 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10.教学环境中,物质环境涉及( 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空间布置   )等。11.(   合作性 )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12.80年代以后,随着(  皮亚杰  )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13.教育心理学是介于( 心理学   )、(  教育学  )之间的交叉学科。14.教育心理学是(  应用心理学  )的一种。15.(  

6、  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16.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  教材  )和(课程    )。17.学生可以从群体差异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其中包括年龄差异,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   思维水平 )的差异。18.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    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 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19.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  学与教  )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一、选择题38

7、1.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属于(D)。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维果斯基在儿童心理发展观上提出了(B)。A.阶段发展理论.B.最近发展区理论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D.人格发展理论5.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A)。A.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B.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社会环境C.父母性格、学校教育、同辈群体D.家庭教养模式、校风校纪、同辈群

8、体6.(B)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A.小学B.初高中C.大学D.成年387.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