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电信IPRAN网络承载政企专线难点分析和组网方案.ppt

沈阳电信IPRAN网络承载政企专线难点分析和组网方案.ppt

ID:56219664

大小:2.96 M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6-03

沈阳电信IPRAN网络承载政企专线难点分析和组网方案.ppt_第1页
沈阳电信IPRAN网络承载政企专线难点分析和组网方案.ppt_第2页
沈阳电信IPRAN网络承载政企专线难点分析和组网方案.ppt_第3页
沈阳电信IPRAN网络承载政企专线难点分析和组网方案.ppt_第4页
沈阳电信IPRAN网络承载政企专线难点分析和组网方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沈阳电信IPRAN网络承载政企专线难点分析和组网方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沈阳电信IPRAN网络承载政企专线难点分析和组网方案2015年07月目录概述沈阳电信从2012年起开展IPRAN网络建设,目前IPRAN网络主要满足4G网络的回传需求。IPRAN定位为综合业务承载网络,覆盖范围广,除了用于4G基站回传之外,还应适用于承载政企客户二层专线电路及CN2延伸电路,逐步替代现有的SDH/MSTP网络。建设原则-政企专线类需求分析IPRAN网络目前主要提供二层点到点通道(简称通道类业务)等政企高价值业务,具体满足以下四类应用场景:E-line点到点二层专线,满足Tag透传能力;CN2三层VPN在城域内二层延伸落地;E-Tree点到多点二层专线;

2、MSAP/DDN/帧中继/ATM业务接入段迁移。政企专线方案现阶段仅考虑本地及省内的需求,省际政企专线待需求明确后再考虑具体方案。建设原则-总体目标满足政企客户高品质的点到点的专线业务开放需求,网络提供灵活业务接入,满足灵活带宽、高可靠性及端到端质量保障的能力。在IPRAN中对政企专线采用主备PW承载,保证典型故障场景下,可实现业务的快速切换,倒换指标可与MSTP相当。对重要站点,可在接入段提供双物理路由。IPRAN网络按照多业务融合组网设计,通过第三方网管实现多厂家设备组网场景下的政企专线业务和相关网络设备的端到端管理,并实现客户端U设备的即插即管理及维护延伸能力,

3、具备在线性能测量手段,实时提供客户SLA报告。建设原则-典型组网结构比照MSTP/MSAPPOP节点部署原则,引入建设IPRAN综合POP节点,解决IPRAN最后一公里的接入多样化需求。综合POP建设模式:沿用原有A2环(政企非密集的区域)或新建环(政企业务密集的区域)。POP上行采用10GE互联。目录接入方案政企客户端U设备部署在客户侧机房,由电信通过IPRAN网管统一集中管理。U设备下行通过FE/GE/E1接入用户,上行采用GE链路接入A2设备。接入方案U-A2有以下三种互联方式:U设备通过光纤直驱接入A2设备;U设备通过OLT接入A2设备,仅作为资源不足情况下的

4、一种补充接入方式,现阶段不建议规模推广;对于重要客户,U设备可双路由/双光纤就近接入A2设备。目录承载方案1-本地网专线总部做业务汇聚,总部对可靠性要求高,可选GE双归到两台A2或GE链路聚合。承载方案1-本地网专线承载方案2-CN2L3VPN在城域内二层延伸落地CN2PE同机房新建ASBR设备(独立于BSCCE)专门用于CN2L3VPN业务落地,ASBR设备双归到ER,适用于业务量大的本地网。承载方案2-CN2L3VPN在城域内二层延伸落地建立2条专线,对应4个PW,两条专线的PW分别终结到不同的ASBR,ASBR和COREPE之间建VLAN子接口,IP与U1UNI

5、接口IP在一个网段。承载方案3-非跨域省内专线承载方案3-非跨域省内专线承载方案4-跨域省内专线CN2网络作为本地网之间的OVERLAY网络,ASBR与ASBR节点之间建立PW。承载方案4-跨域省内专线承载方案4-跨域省内专线省内长途业务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案:方案一:城域间的流量通过CN2进行承载;方案二:城域ER通过传输网直接与省级ER进行互联,城域间的政企专线流量通过省内传输承载,作为方案一的补充方案。承载方案5-MSAP迁移承载方案5-MSAP迁移MSAP包括局端及远端设备两部分,是一种“点对多点”局端机对应多台远端机的末端接入方式。MSAP迁移场景分为两类:用户

6、直接接入U设备。用户路由器通过U设备以太或E1接口接入,在以太接口上配置点对点PW,E1接口上配置点到点PWE3,实现用户两端的点到点互通。用户通过MSAP汇聚后直接接入POP设备。根据MSAP能力,可采用GE/CSTM-1接入A2设备。承载方案6-DDN迁移承载方案6-DDN迁移用户接入段保持不变,对DDN网网络部分逐步迁移,用户通过V.35接口连接到光猫的V.35接口,光猫通过光纤连接到模块局机房光猫架子,光猫架子将光纤转换为2M电缆接入U设备的E1口上,配置点到点PWE3,实现两端U设备的互通。承载方案7-帧中继/ATM迁移ATM/Frame‐relay业务接入

7、模型有如下3种:1)用户中心点为ATM接入,分支点为Frame‐relay接入;2)用户两端都为Frame‐relay接入;3)用户两端都为ATM接入。承载方案7-帧中继/ATM迁移帧中继/ATM迁移场景分为两类:场景一:用户直接接入U设备。用户通过U设备E1接口接入,采用帧中继封装,在两端U‐U或U‐A2设备上配置点到点PWE3,实现用户两端的点到点互通。场景二:用户经过MSAP汇聚后,CSTM‐1接入A2设备。若同一栋大楼有多个帧中继用户,为了节省光纤资源,可以将多个用户的光纤通过MSAP汇聚设备进行汇聚,用户通过E1接口接入,采用帧中继封装,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