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冬海····悲士不遇赋 翻译注释(作业)

淳冬海····悲士不遇赋 翻译注释(作业)

ID:5623356

大小:17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6

淳冬海····悲士不遇赋 翻译注释(作业)_第1页
淳冬海····悲士不遇赋 翻译注释(作业)_第2页
淳冬海····悲士不遇赋 翻译注释(作业)_第3页
淳冬海····悲士不遇赋 翻译注释(作业)_第4页
资源描述:

《淳冬海····悲士不遇赋 翻译注释(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①生之不辰:出生没遇到好时辰。一般以此表示所生之世未遇明主贤君或未逢盛世,所谓“士不遇”主要就是这个含意。语出《诗经·大雅·桑柔》。②克己:抑制、约束自己的言行。复礼:合于礼的要求。“克己复礼”出自《论语·颜渊》。③谅:信。才韪:才质美好。韪(wěi,伟):善。戾(lì,力》:违背,引申为不正常。④逮:及,达到。悲夫士生之不辰①,愧顾影而独存。恒克己而复礼②,惧志行之无闻。谅才韪而世戾③,将逮死而长勤④。悲伤啊!士生不逢时,自愧(只能)与自己的影子相望。经常约束自己以符合礼的要求,唯恐自己的志向和行为默默无闻。相信自己才高,可是世道暴戾,要至死而勤勉不息。虽有形

2、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何穷达之易惑⑤,信美恶之难分。时悠悠而荡荡⑥,将遂屈而不伸。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⑦,私于私者自相悲兮⑧。虽有形体而不得显扬名声,徒然有才能而不得施展。为什么困窘和显达(之时)容易改变和迷茫,确实是高尚的和丑恶的(界限)难以区分。时光悠悠荡荡(的过去),就要蒙受委屈,得不到伸张。那些秉公处理公务的人,与我志同道合;那些以私情对待私党的人,我认为(他们)可悲。⑤穷:困厄。达:通达,显达。⑥悠悠:形容长久。荡荡:形容广阔无际。⑦公于公者:前公字动词,用公心对待;后公字名词,指国家或朝廷。⑧私于私者:前私字,用私心对待;后私字,指自己或自家。天道微哉

3、⑨,吁嗟阔兮⑩;人理显然,相倾夺兮。好生恶死,才之鄙也(11);好贵夷贱(12),哲之乱也。炤炤洞达(13),胸中豁也(14);昏昏罔觉(15),内生毒也。那些秉公处理公务的人,与我志同道合;那些以私情对待私党的人,我认为(他们)可悲。道幽深难知,旷远难见啊。人间的道理明明白白,(怎么统治者)互相倾轧、争夺呢。喜好生存厌恶死去,才能就会低贱;爱慕富贵,鄙夷贫贱,是理智的惑乱。(对事理)清楚透彻,通晓领悟。昏愦迷乱而不觉醒,是因内心受了毒害。⑨天道:包含自然规律和天意两方面含意。微:精微,微妙。⑩吁(xū,虚)嗟(juē,阴平“决”):感叹词。阔:疏阔。(11)才

4、:品质。(12)夷:削平,引申为轻视。(13)炤(zhāo,昭)炤:同“昭昭”,明白。洞达:透彻。(14)豁(huò,或):豁达,开阔。(15)昏昏:胡涂。罔:同“惘”,恍惚,迷乱。我之心矣,哲已能忖(16);我之言矣,哲已能选。没世无闻(17),古人惟耻。朝闻夕死(18),孰云其否。逆顺还周(19),乍没乍起(20)。无造福先,无触祸始;委之自然(21),终归一矣!(16)哲:哲人,明智的人。(17)没世:死,终身。“没世无闻,古人惟耻”两句本《论语·卫灵公》:“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18)朝闻夕死:《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早

5、晨知道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可以呀。这里也可理解为与上文的“没世无闻”相应,即把“闻”解为“闻名”。(19)还周:循环。还,通“环”。(20)乍:忽而。(21)委:托付。我的心意如何,哲人自能揣度;我言论中的是非,哲人自能选择。终生默默无闻,古人以为耻。早上懂得了道理晚上就是死去,谁人能说是不善呢。背逆和顺遂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忽起忽落。对待当政者是不可能依理恃智的。不要跑到福的前面,也不要接近祸的开端。托付于自然,回归到宇宙一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