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上教材分析.doc

教科版六上教材分析.doc

ID:56246232

大小:7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4

教科版六上教材分析.doc_第1页
教科版六上教材分析.doc_第2页
教科版六上教材分析.doc_第3页
教科版六上教材分析.doc_第4页
教科版六上教材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六上教材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共31课。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一、教材概述本单元共8课,主要学习四种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构造、作用,以及它们在生产生活屮的应用。关于杠杆的研究。先认识杠杆的构造特征,即杠杆上都有三个点,分别是力点、重点和支点。接着认识杠杆的工作原理,包括杠杆绕支点转动,用力的方向和重物运动的方向,以及支点的位置不同用力的方向和重物运动的方向也不同等。然后利用仪器(杠杆尺)对杠杆省力和费力的规律进行研究,并总结出杠杆省力和费力的规律,即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省力,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

2、重点到支点的距离——费力,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关于轮轴的研究。先认识轮轴的构造,即由一个较大的轮和一个较小的轴组合起来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接着感知使用轮轴省力和费力(在轮JL用力和在轴上用力)的两种情形,然后用仪器研究轮轴省力和费力的规律,即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丄用力费力,轮子越大越省力,反之越费力。最后认识一些变化的轮轴,如水龙头开关、门把手等。关于滑轮的研究。滑轮分为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三种。定滑轮的特点是: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它的作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的特点是:随重物一起

3、移动。它的作用是:能省力(省力一半),但费时,且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滑轮组的作用是: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但费时;滑轮组合得越多越省力(两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省力75%),费时也越多。滑轮也是一种杠杆。在定滑轮情形下,滑轮的屮心是杠杆的支点,滑轮上水平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别是杠杆的力点和重点。因为在同一圆上两个半径相等,所以使用定滑轮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在动滑轮情形下,滑轮的屮心是杠杆的重点,滑轮上水平直径靠拉绳的一端是杠杆的力点,靠吊绳的一端是杠杆的支点。因为力点到支点距离是滑轮的直径,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是滑轮的半径,所以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一半。关于斜面的研

4、究。使用斜面能省力。教材的重点是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所用力的大小。研究表明,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斜面省力的原因是斜面上重物的重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正压力和与斜面平行的下滑力,在斜面上拉物体或推物体的力只要克服物体的下滑力就能把物体推上去或拉上去。因为物体在斜面上的下滑力力总小于其重力,所以使用斜面总能省力。日常工具屮的斧头、凿子、菜刀、螺丝钉等都应用了斜而省力的原理。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1、做滑轮和斜面的实验时最好使用测力计测定用力的大小。在做动滑轮实验吋,重力应包括物体的重力和动滑轮的重力。2、关于机械工作吋的吋效与距离的问题。机械工作吋将重物

5、从一处地方移动到另一处地方所用的时间叫做时效,移动的位置叫做距离。机械工作时有的省时,有的费时;有的省距离,有的费距离。如使用轮轴时,在轮上用力费时,在轴上用力省吋;使用斜面吋费吋或费距离。通常,人们把时效和距离统称为时效,省距离亦叫省吋,费距离亦叫费吋。如使用斜面省力不省吋,使用银子费力而省3、关于机械的做功。物体在外力(F)的作用下发生位置移动(S)叫做做功(N)。做功大小为:N=F*Scos0(6是F和S两方向之间的夹角)当外力的方向与物体位移的方向一致吋,9=0,则cos0=1,于是N二F*S。由于能量守衡定理,机械做功总是相等的,因此,

6、任何机械工作无外乎三种情形:省力不省时、省时不省力、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时也不费时)。世界上既省力又省时的机械是不存在的。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一、教材概述本单元共8课,主要通过观察和研究几种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初步认识形状和结构与物体承受力的大小和稳定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及不同形状和结构在建筑上的应用。同吋,通过形状与结构的认识和设计建造桥的活动,体念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教材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材料的厚度与承受力Z间的关系,懂得材料的厚度越厚承受的压力越大,以及这一原理在桥梁、房屋建筑上的应用(主要是梁的应用)。第二部分,主要认识和研究形状和

7、结构的变化与物体承受力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教材分三层。第一层,认识和研究物体形状变化与承受力之间的关系。把材料变成、“u”、“L”、“V”、“工”、“口”等形状,其承受力的能力大大地增加。第二层,认识和研究拱形的特点和作用,了解拱形的受力情况以及拱形在建筑史上和口常用具上的应用。第三层,认识和研究物体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框架性结构、三角形结构和栄塔形结构。第三部分,认识两种典型的桥——拱形桥、拉索桥,了解它们的建筑特点和作用,从屮感受科学与技术的伟大力量。同时,应用形状与结构的知识尝试口己设计建造一座简易的桥,体念科学与技术的乐趣。二、教学应

8、注意的问题本单元教材屮出现了三个世界经典的建筑——屮国的赵州桥、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和法国的艾菲尔铁塔,它们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