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政治练习题.doc

2012考研政治练习题.doc

ID:56247806

大小:99.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3-24

2012考研政治练习题.doc_第1页
2012考研政治练习题.doc_第2页
2012考研政治练习题.doc_第3页
2012考研政治练习题.doc_第4页
2012考研政治练习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考研政治练习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一切的变化和过程。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只有把物质和运动

2、结合起来并把它们理解为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的物质的运动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运动观。此外,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题干引用的材料在中国佛学里是人们熟知的掌故。这一掌故生动地说明了主观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本质特点。“仁者心动”中“心”是中国哲学的一个范畴,心即精神,这里把物质的运动理解为精神的运动,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性,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运动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着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3、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3.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静止找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命题分析]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首先,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静止是有条件的,这是两者的相互区别。  其次,运动和静止又是相互统一的关系。第一,运动和静止互为前提,相互依赖。相对静止离不开绝对运动,是一定范围内的绝对运动的结果;绝对运动通过相对静止表现出来,并且通过相对静止找到它的量度。“从辩证的观点看来,运动可以表现在它

4、的对立面中,即表现在静止中”,“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静止找它的量度”。离开相对静止来谈运动,我们就不知道运动究竟是什么事物或什么形式的运动,运动也就无从获得自己的规定和衡量自己的尺度。任何事物相对静止的状况都是它过去的运动所造成的,并且是它将来运动的出发点。只有了解了事物的相对静止的状况,才能清楚地了解它过去的运动,预测它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第二,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在相对静止中又有绝对运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割裂二者的关系就会犯两种错误: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错误;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

5、误。据此分析,题干中“坐地”是相对的静止,“日行八万里”和“巡天遥看一千河”则是绝对的运动。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突出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未能看到静止  C.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上的辩证法与诡辩论的区别。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0—前480)认为:“一切皆流,无物常住”。“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

6、河流”表现了赫拉克利特万物皆流的辩证法思想。辩证法认为: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局部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上,相对主义运动观和诡辩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不承认相对静止,这就使一切具体物质形态以及它们的具体运动都变成不可捉摸的、无法辨认的东西。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则把事物相对静止绝对化,把绝对静止看成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这就不能不到物质之外去寻找物质运动的根源和动力,从而容易导致宗教唯心主义。“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赫拉克利特的学生克拉底鲁的观点,这是一种诡辩论的观点,把事物看成是瞬

7、息万变的,无法捉摸。再如:《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指出: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